“不搞两极分化”:邓小平晚年思考的重大问题(5)

“不搞两极分化”:邓小平晚年思考的重大问题(5)

对于邓小平关于农业规模经营这个“大思想”的认识,有些人仍然模糊不清,担心重走“人民公社”的老路。这是两个本质不同的概念。规模经营实质是生产要素的合理组合和配置,以联合、合作等组织形式,使小生产与机械化、大市场有效对接。农村集体经济也绝不是变更现有的生产关系,恢复过去那种“集体所有、统一经营”的旧体制,而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提高组织化程度,发展和壮大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根据邓小平关于农村经营体制的思考,中国农村开始对股份合作制的探索。一些有活力的、富裕的村庄,依靠资源配置更趋合理的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的地方,完善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和多样化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这些形式较好地发挥了规模效益,提高了集约化程度,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邓小平尽管强调农业发展的“第二个飞跃”要经历一个很长的过程,但并非可望不可及,需要我们用实践不断推动这一变革。它的实现不单是生产关系变动所能促成,关键在于生产力的进步,在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这一战略构想,闪耀着丰富的历史辩证法思想,不仅科学地规划了关于农业发展“两个飞跃”实现道路,而且为我国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明确了前进方向并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六、“社会主义是可爱的,为社会主义奋斗是值得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谁也动摇不了”

苏东剧变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社会主义向何处去、中国怎么办,这些问题尖锐地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社会主义遭受如此重大的挫折,是制度本身所致,还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在认识和实践上出现了偏差?在这严峻而关键的时刻, 邓小平坚定地说,“社会主义是可爱的,为社会主义奋斗是值得的”(参见《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第1348页。),“社会主义的中国谁也动摇不了”(参见《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28页。)。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参见《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3页。)他认为:“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2—383页。)这些有针对性的论断,不仅在当时错综复杂的形势下使人们坚定了对社会主义的信心,而且揭示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的本质”,为我们完整准确地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提供了科学依据。

这一思考表明,历史不会沿着笔直的道路发展。和其他事物一样,社会主义也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深刻的革命、全新的事业,没有具体的模式可循,在探索中出现失误是难免的。一定的曲折和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3页。),我们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邓小平从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和当今所处时代的高度,既指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不可逆转性,又指明了其道路的长期曲折性。关于这一过程的长期性,他在南方谈话中讲了几个“时间概念”:我们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制改革,要“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恐怕还要“三十年的时间”(参见《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2页。);“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如果从建国算起,要“用一百年时间”(参见《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3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参见《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9—380页。);至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代替资本主义,所需要的时间将会更长。这就意味着这一过渡远比共产党人过去预想的要漫长、曲折和复杂,理想信念的坚定必须建立在科学认识的基础上。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前途命运思考的一个重要闪光点,是他在吸取苏东剧变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以“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为核心,回答了中国应该怎么办的问题。“我们不在乎别人说我们什么,真正在乎的是有一个好的环境来发展自己。只要历史证明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够了”(《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0页。)。所以,他反复叮嘱党内不能出问题,“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不出事,就可以放心睡大觉(《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1页。)”。他一再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再大一些,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参见《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5页。),“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参见《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25页。)。国家稳定的基础是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所以,“我们肩膀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啊!”(参见《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3页。)他创造性地提出的一系列精辟论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焕发出勃勃生机,也使国际共运在遭受重大挫折后又出现了“柳暗花明”的新局面。社会主义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不仅在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得到实践证实,而且也必将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化变革中得到证实。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