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分阶段推进社会现代化建设

四川:分阶段推进社会现代化建设

社会建设的本质是建设社会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也是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进行重点突破的过程。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关键时期,就必须通过有规划、有组织的建设行动,实现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现代化。建设社会现代化基本目标有四点,即构建公平合理的社会利益关系、增进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福祉、优化社会结构、促进社会和谐。

现在,中国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逐步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已经达到工业化中期阶段。同时,社会领域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但这种变化表现出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特征。社会结构滞后于经济结构,已经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短板。综合判断基本国情和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我国已经处于确立社会建设为战略重点之一的新的历史转折期,条件充分、任务迫切、机遇难得、不可错失。下一阶段,中国应该重点进行社会现代化建设。

遵循社会建设原则,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两翼,需要协调推进。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各种原因,城镇化建设往往被纳入到经济建设范畴,按照市场经济规则行事,没有充分考虑到城镇化的社会属性。大家常说的“经营城市”、“土地生财”、“土地财政”、“城市二元结构”等现象,就是把城镇化、城镇建设作为创造经济效益的表现,如果不和社会建设相协调,就会大量滋生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和群体事件,加快环境污染、垃圾围城、资源破坏、交通拥堵等“城市病”的蔓延。当前,我国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还处于加快发展的阶段,应充分做好社会建设的规划,正确处理好社会建设、城镇建设同经济建设的关系,把功课做到前面。

推进社会建设,必须进行社会体制改革,并从对全局有影响的体制改革开始突破。社会体制改革是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更是社会建设顶层设计的大事。社会体制没有改革好,就不可能真正有效地解决现阶段诸多的社会问题,社会建设也不可能顺利进行。改革过的经济体制与还没有改革成功的社会体制并行,是目前经济社会许多矛盾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经济越发展,社会体制改革跟不上的弊病就会越显现。现在,一些群体性事件在东部较为发达的地区发生较多,原因就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出现了严重不对等。中西部地方这方面问题少一些,主要是经济还处于快速追赶的过程,但也要未雨绸缪,不能等到社会问题大量涌现的时候再补救,那样做的社会成本和经济代价相当大。要把眼光放长远,超前进行一些重大社会体制改革,比如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社会体制。从此入手,取得突破、获得成功,有利于推动其他领域的改革,也将为经济发展注入无穷的动力。

调整优化社会结构,培育造就橄榄形社会结构。构建一个与经济结构相协调的工业社会中期阶段的社会结构,是社会建设最重要、最关键的任务。调整优化社会工业社会中期阶段的社会结构,是社会建设最重要、最关键的任务。调整优化社会结构,核心任务是优化社会阶层结构,形成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社会阶层结构。这个和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关系,但又并不具有必然联系。比如,有的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很高,社会却呈倒金字塔形,社会矛盾尖锐。我国中西部地区,在推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应充分借鉴这个教训,真正做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推进社会建设,要把握社会现代化发展规律,实施分阶段推进的战略。我认为,就现阶段而言,开展社会建设实现社会现代化将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即先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紧迫要求解决的保障和改善民生事业、社会事业建设做起,通过密切联系群众,着力把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就业难、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养老难等基本民生问题解决好;并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入手,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矛盾的产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第二阶段,在“十二五”后期和“十三五”期间,着力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创新社会政策,完善社会管理,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形成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体制。第三阶段,2020年以后,形成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现代经济结构相协调的橄榄形现代社会结构。

社会建设分阶段推进,符合中国国情,也是现代化一般规律的表现。

(注:此文系中国社科院原荣誉学部委员、中国社会学会原会长陆学艺生前应邀为本报所撰)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