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区域文化软实力发展有特色、欠平衡、潜力大。
区域文化软实力是由国家共性文化和区域特质文化形成的文化感染力、凝聚力、吸引力、辐射力、渗透力、竞争力,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基础。我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各地区的文化基础、文化资源和文化发展水平差异性较大,发展极不平衡。相比来说,北京、浙江、广东、江苏、上海等省市区域文化软实力明显高于全国其他地区。全国各地区区域文化软实力的总体态势是:地区差异明显,地区特色各不相同。
我国各地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诸多现实问题,制约着文化软实力的提高。一是有的区域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地方文化特色没有得到充分凝练和广泛弘扬,造成文化资源大量闲置和浪费。二是有的区域在整体上的文化品位不够高,文化软实力的现代潜质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和传播。部分地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因循守旧,安于现状,民主、效率、竞争、开拓等现代意识不够鲜明和强烈,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竞争和创新的文化要求。三是有的区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还不能适应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有的地方文化资源与财富的供给和保障能力比较脆弱,破坏性、浪费性、低水平的开发时有可见。四是有的区域现代文化生产、传播与消费同高新技术结合程度不高,文化软实力的现代化元素和信息化形态发育不够成熟。我国在高新科技浪潮中没有处于优势地位,初级文化产品多,而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文化产品少,缺乏竞争力。五是有的区域文化产业的整体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不够强大,文化软实力缺少强大的产业经济载体。很多地方文化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但存在着组织化、集约化程度低、产业规模小的现象,缺少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没有形成规模效益和竞争优势。
5. 畅通金融支持渠道是我国文化产业大发展必须突破的瓶颈。
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振兴离不开金融手段的支持。如何加大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力度,实现金融与文化产业的全方位对接,已经成为我国亟须研究并加以解决的问题。首先,从文化产业不同阶段的金融需求、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容和国家金融支持模式等三个方面来看,金融支持与文化产业发展可以形成共生共荣的关系;其次,从文化产业融资渠道来看,财政支出是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稳定发展的根基力量;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是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积极发展的上升力量;银行信贷投放是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主导力量;文化企业上市融资是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这四种金融支持方式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进程中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成为共同促进文化产业更好更快发展的关键。
由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起步较晚,有很多因素妨碍金融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一些决策部门和地区领导,对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即便在宏观上表示重视,但在政策落实的过程中缺少明确的牵头部门和联动协同的工作部署,而各部门往往只着眼自身需要,全局意识和沟通协调不足,行政资源未能有效整合,政策推进和实施的效果难免打折扣。二是银行对文化产业运作规律不熟悉。目前银行提供给文化企业的资金多为短期贷款,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期限与文化企业资金需求不匹配,造成文化企业很难得到真正需要的中长期资金。三是大多数金融机构缺乏与文化企业合作的经验和知识,在风险控制的理念下,不愿意或者不敢尝试与文化企业开展长期的合作。受文化企业自身性质,如盈利来源不稳定、缺少担保抵押品、投资风险高等因素的制约,文化企业融资面临重重困难。许多文化企业盈利来源主要是文化项目的衍生收益,难以产生持续的现金流,未来预期收益不确定、风险评估难度较大。四是一些文化企业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报告真实性与准确性较低、信用状况较差和缺乏企业信用评级制度及完整的企业信用记录等问题,金融机构需要承担很大的交易成本及风险,因此,金融机构不愿意将钱借给尚未成熟的文化企业。五是文化产业缺少信用担保。文化产业项目实施单位在产业开发、研制、生产等活动中需要大量的资金,很容易造成实际融资需求量很大但无可靠抵押品的融资困境。我国文化产业信用担保法规体系还不完善,信用担保制度还没有确立,信用担保体系尚不健全。到目前为止,建立信用再担保机构的省市很少,直接影响金融机构对文化企业提供融资的积极性。此外,政府财政对文化产业投入不足、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受限、风险投资对文化产业投资不普遍、文化产业金融产品创新不足等问题,都是制约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只有解决好上述问题,畅通金融与文化的融合渠道,促进金融与文化的有效对接,才能确保实现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6. 孔子学院海外发展形势喜人,但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孔子学院既是汉语国际传播的重要机构,又是展示中华文化魅力的舞台,还是拓展中外友谊的桥梁,同时也是让世界认识中国的一个窗口。近年来,孔子学院的发展快而有序,全球地域分布日趋广泛而数量又明显集中。孔子学院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全世界关注的目光,对于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也遇到一些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第一,教师、教材、教学问题,如何既符合我国办学的宗旨,又能落地生根实现所在国本土化,是制约孔子学院发展的瓶颈。第二,孔子学院是公益性办学,但目前是收费运行,如何解决二者的矛盾,是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第三,西方国家有些人习惯于冷战思维,担心孔子学院有政治图谋、危害所在国安全,如何消除外方对孔子学院的疑虑、非议和抵制,是孔子学院稳定发展的关键。
实现孔子学院长期和谐可持续地发展,还必须解决好以下七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必须把实现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提高到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来认识。第二,不断创新办学模式,不断创造和利用新的驱动力因素,激发办学活力,维护并增强办学合力。第三,坚持传播以“和”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强化中国人热爱和平、友善四邻的民族形象。第四,加强与国外汉学机构的互动,多培养国外汉学家,使各国汉学家后继有人、人才辈出。第五,要以产品、产业开发和市场贸易互惠的方式拉动汉语消费需求,夯实汉语市场基础。第六,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制度保障,确保各种形式的汉语国际合作框架协议实施,不断改善、优化办学外部环境。第七,进一步完善中方派驻孔子学院教师的考核评估和激励机制。
主持人:张主任的讲解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近年来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状况和取得的成效,从而对这一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谢谢您接受本刊采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