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维护党的良好形象的关键环节
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根本。中国共产党把同人民的关系确立为“血肉联系”,不断强调“党的根基在于人民、血脉在于人民、力量在于人民”,构筑起了牢不可破的“民心长城”,成就了举世瞩目的历史功绩。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坚持向人民群众学习,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观点。要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时刻关注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急、所需,并将之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民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为标准,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保障。政党的作风是政党的内在精神、整体素质、政治倾向和纪律规范的综合体现,反映了政党的整体精神风貌,是影响政党的公众形象的决定性因素。我们党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始终把坚持、弘扬和发展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作为党风建设的主线,形成了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政治优势。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党的作风和廉政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党的形象,二者紧密相连。树形象难,毁形象易,当前在作风建设上,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来抓好作风和廉政建设,始终保持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良好形象。
领导干部以身作则是关键。领导干部形象的好坏,是衡量一个政党是否有较高的执政能力、在公众中是否能保持好的形象的重要指标。人民群众看待执政党,常常通过领导干部的言行作出判断。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政绩观,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要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
充分利用大众传媒是手段。大众传媒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阵地,对社会精神生活和人们思想意识有着重大影响。在信息时代,大众传媒在政党形象塑造的过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西方各国政党为谋求更好地执政与发展,充分利用新型大众传媒来“推销”政党的价值追求与执政理念,其中有益经验值得借鉴。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在信息化时代如何使用新型大众传媒做好自身公众形象建构,是一个新的课题。我们党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就必须在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中占据主动地位,充分运用和发挥新型大众传媒的作用和影响力。(执笔:毛跃、黄宇)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