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非物资文化遗产——中国青海热贡艺术

人类非物资文化遗产——中国青海热贡艺术

热贡艺术发祥于青海省同仁县地区。是雪域文化和中原佛教艺术完美结合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是藏传佛教艺术中的一个重要流派。主要内容包括绘画(唐卡、间唐)、堆绣、雕塑、建筑、图案等。已正式列入“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第二批试点单位,2006年,热贡艺术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阿布扎比审议,热贡艺术被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青海热贡艺术因发祥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河畔的热贡而得名

青海热贡艺术因发祥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河畔的热贡而得名

发展历史

始于15世纪甚至更为久远的热贡艺术是我国藏传佛教艺术的重要流派,主要包括唐卡、堆绣、雕塑、建筑彩画、图案、酥油花等多种艺术形式,因青海热贡艺术因发祥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河畔的热贡,(藏语梦想成真的“金色谷地”)而得名。在热贡地区的吾屯、年都乎、郭麻日、尕沙日等藏族、土族聚居村,数百年来村中男子十有八九都传承着从宗教寺院走出来的民间佛教绘塑艺术,其从艺人员之众多, 群体技艺之精湛,叹为观止,故有“藏画之乡”的美誉。

艺术门类

唐卡绘画即卷轴画(藏语译音为唐卡),是一种便于悬挂,易于收藏的画种,用彩缎装裱而成。这种画唐卡具有显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历来被藏族人民视为珍宝。热贡地区的唐卡题材极为广泛,常见的有:释迦摩尼、无量寿、文殊菩萨、观音菩萨、白度母、罗汉、护法神以及各时期有名的高僧等。在绘画技巧上它相似于汉族的工笔重彩,一般采用单线平涂略加烘染和色块填勾的手法,构图都采用散点透视的手法。把同一主题而发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事物组合在一起,使一幅作品犹如一本连环画,使画面有咫尺千里之感,具有较强的感染力。热贡唐卡这种独到之处的技巧,使其在同类艺术中别具一格,成为藏画艺术的一种风范。

唐卡绘画即卷轴画是一种便于悬挂,易于收藏的画种,用彩缎装裱而成。

唐卡绘画即卷轴画是一种便于悬挂,易于收藏的画种,用彩缎装裱而成

 雕塑在热贡艺术中占有显要的地位,它主要包括泥塑、木雕、砖刻、石刻等,其中泥塑最为发达。泥塑分为单色泥塑和彩塑,它是热贡雕塑的主体。泥塑艺术的成熟期约在十七世纪中叶至十九世纪初期,这个时期的塑像造型完美生动,神态刻画惟妙惟肖,服饰衣褶既简练流畅, 又富于质感,既玲珑剔透,又雅致大方,色彩对比强烈又鲜艳协调,使单色泥塑和彩塑统为一体。热贡泥塑和寺院建筑相结合,力求表现其广泛的内容。塑像的取材范围也十分广泛,除以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鸟兽虫鱼作为装饰纹样和陪衬物外,往往还根据佛教故事或经典的需要塑色彩形象,。选择具有概括性的瞬间表情与形体动态,使人们从静的形象中联想其前因后果,从而间接地把握与这一物体形态相联系的潜在内涵。 另外,木雕、砖雕、石雕也颇具规模,木刻主要是印刷用品的经书板,门楣、柱头上的装饰雕刻,也有相当量的木雕佛像。砖雕主要见于建筑物,如屋脊上的花、龙凤、对狮 ,飞檐上的兽吻,墙壁上的浮雕等。 

雕塑在热贡艺术中占有显要的地位,它主要包括泥塑、木雕、砖刻、石刻

雕塑在热贡艺术中占有显要的地位,它主要包括泥塑、木雕、砖刻、石刻

酥油花是雕塑艺术的一种特殊形式。最早产生于西藏的苯教,表现内容多为佛教故事和历史故事,人物花鸟等。酥油花的制作为四道工序。首先是“扎骨架”即所塑造的基本模型。其次是“做胚胎”。塑造的第一道原料是用上年拆下来的陈旧酥油花掺和上草木灰反复捶打,制成韧性好弹性强的黑色塑造油泥。然后裹在骨架上完成粗糙但准确的一个个大造型,其塑法近似面塑或泥塑。再次是“敷塑”。塑造的第二道原料是在加工成膏状的乳白色酥油中揉进各色矿物质颜料,调和成五颜六色的油塑原料,仔细的涂塑在做好的形体上最后一道工序是“装盘”。将塑好的酥油花按设计的总图要求,用铁丝一一安装到位,固定在几块大木板上或特制的盆内,高低错落有致,件件立体悬空,观赏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瞻玩味。  

高低错落有致,件件立体悬空的酥油花

高低错落有致,件件立体悬空的酥油花

堆绣是一种运用“剪”、“堆”技法塑造形象的特殊的艺术。从技法上区分, 它又分为“剪堆”和“刺绣”,热贡地区的堆绣主要以剪堆为主。堆绣制作时,艺人根据内容表达需要选好种种颜色的绸缎,剪成一定尺寸的任务、走兽、花鸟等,用彩色绸缎粘压在事先剪好的纸张模式上,然后让颜色从浓到淡,依次粘堆。由于中间突出,故产生了较强的立体效果,犹如一幅丝质的彩色浮雕。堆绣的取材大都是佛经故事,多以人物为主,一般不表现大场面。它注重人物的造型和神态,讲究各色绸缎的配置,粗犷中见细腻,由于主体佛像突出,色彩鲜艳,对比强烈,有较强的立体感。堆绣,是刺绣艺术的创新,是刺绣与浮雕的结合。一幅堆绣就是一幅丝质的彩色浮雕。

图案是依附于建筑物、室内摆设、日常用具而存在的装饰艺术,多见于佛教寺院的建筑物,这类图案画匀称、清晰、典雅、庄重,呈方形、圆形或者其他几何图形。再运用色彩和表现手法的不同,以及疏密、聚散、曲直、长短、大小等手法来进行变化,同一花形,可以产生多种多样的形式,构成丰富多彩的图案。 图案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已跳出了佛教艺术的范围。从宗教法具、日用器皿到地毯、织物上的装饰,处处琳琅满目,其特点是具有浓郁的地方气息和民族色彩,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热贡艺术绘画的题材极其广泛,以宗教为核心的大千世界包罗万象,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民俗、文艺等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大体上可分为斯巴霍、传记画、偶像画、历史画、风俗画和故事画等。 

热贡艺术是青海璀璨的文化明珠。(巨幅堆绣)

热贡艺术是青海璀璨的文化明珠

艺术特点

唐卡绘制的主要特点为:属于传统的工笔画。是用细致、逼真的笔法对描绘对象进行精雕细刻绘制,使对象在直观状态下更加生动真实充满韵味。因而,画笔的制作要求非常高,由热贡画师自己制作,约有40多种,大的像毛笔的中楷,小的只有一根毛。不同的笔有不同的用法。画布的制作技术性强,强度大,一名优秀的画匠必定要熟练掌握制作画布的特殊流程。打底稿所用的墨汁,是当地画匠就地取材,自制的一种传统绘画材料,沿用至今,是独具地方特色的绘画颜料。绘画选用矿物质颜料,具有色彩绚丽、经久不易褪色的特点。用金绘画是热贡艺术独具的特长,而金上作画更是一项艺术绝技。其作品造型生动,工笔精细绝美,设色均匀协调,人物刻画惟妙惟肖,具有强烈的线条感、色泽感、运动感和主体感。

热贡泥塑工艺大部分用于佛教和神庙供奉造型。按制作方法可分为捏塑和陶制两种。捏塑,是先将粘性大的胶土碾成精末,用水稀释,加入麻、发、毛类等纤维,再将胶泥反复砸熟后即可根据造所需造型捏制。陶制是用金属模具或木范制成像坯,然后晒干加以整理加工或彩绘。这种技法常用制作大量小型佛像。热贡地区的佛塔腹内及“笨康”内常大量装藏这种佛像。

热贡艺术在它产生至今的几百年的历史中,逐渐提炼、发展,成为独具一格的民族艺术。其作品造型准确生动,工笔精细绝美,色彩艳丽富于装饰性,充分发挥了线条的节奏感、运动感和立体感,强调了整体的完美。质朴的画风,匀净、协调的设色,惟妙惟肖的神态刻画,充分体现了藏族人民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文化,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青海热贡具有显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青海热贡具有显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现状

现从事热贡艺术创作的民间艺人约2000余人,热贡艺术文化产业公司3家,艺人主要分布在隆务镇吾屯上、下庄,霍日加、加查么村和年都乎乡的年都乎、郭麻日、尕沙日、曲麻村一带。其产品销往甘、川、藏、新、台及尼泊尔、日本、印度、蒙古、美国等地区和国家。在热贡艺术较为集中的吾屯村、年都乎村,随手推开一户家门,即能看到“家家做画、人人从艺”的繁荣景象。其产品销售已成为同仁县主要的经济增长点和稳定的非农收入。

热贡艺术凭借其精美的设计、艳丽的色彩和精细的线条,不仅在佛教盛行地区流行,而且也越来越受到港澳台地区以及世界各地艺术爱好者们的欢迎,在近十多年的发展中,有繁荣的趋势,但是随着老艺人的相继去世、市场经济和商品意识的不断冲击、旅游业的不断繁荣,热贡艺术精品越来越少,而充斥市场的赝品、复制品和粗制滥造的现象却越来越多,急需抢救保护。

责任编辑:高潮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