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家驷:在党性和人民性统一中践行党报群众观(3)

汪家驷:在党性和人民性统一中践行党报群众观(3)

在现代传播与媒介融合中落实党报群众观

科技不断改变着传播方式和传播形态,同样深刻影响到党报践行群众观的路径选择。党报的声音要更权威更具影响力,以更好地服务党的中心工作、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就必须准确把握新媒体时代的大众传播特点,在现代传播与媒介融合中落实好党报群众观。

在信息传递中确立群众主导地位。新媒体迅猛发展,使互联网成为舆论引导的主阵地,党报必须占领和主导这一重要阵地,做到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传播方式,固然有反应迅速、即时海量等特点,但信息发布审核机制的欠缺、信息来源的纷繁复杂,导致其内容泥沙俱下、真伪并存、良莠不分。同时,网络特别是微博、微信等微传播方式,过于碎片化,无法承载起广大人民群众对复杂事件刨根问底式的调查,无法承载起社会各界对公共话题深刻、严肃、有价值的追问和思考,反而易在只言片语的观点宣泄中,造成非理性的喧闹。相比之下,真实性、权威性和深刻性,正是党报安身立命的看家本领,是社会公信力之源,是联系群众和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可靠的新闻发布者、参与者和引导者。党报要把握正确导向,用权威、真实、深刻的新闻发布与新闻解读,积极引导舆论,营造理性、客观、平和的公共参与精神和公共讨论氛围。事实上,这也是群众对党报的真正期盼所在。近年来,在多起网络热点话题,特别是因突发事件引发的网络浪潮中,每当真相扑朔迷离、各种观点激烈碰撞之际,来自党报的信息,因其代表官方发声,总是为公众特别关注,往往起到廓清迷雾、稳定人心的重要作用。《安徽日报》今年2月22日开设了“记者求真”栏目,以记者的深度调查,探求事件真相,回应百姓关切,消弭认识误区,积极传递和谐社会正能量。

在多样化传播中主动为群众发声。党报在充分发挥权威性、公信力优势的同时,必须主动出击,在新媒体上开疆拓土,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近年来,微博在设置公共话题、影响社会舆论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特别是在一系列突发事件中,微博因其信息来源广泛、发布即时快捷的特点,屡屡成为舆论主战场。《安徽日报》也于2012年底开通了官方微博,坚持群众观点,采用群众视角,积极为群众发声,及时正面引导舆论,策划了“关注合肥机场转场”、“关注皖北滞销大白菜”、“聚焦雾霾天气”等一系列有影响的“微直播”和报道,引起广大粉丝的热议和共鸣。在微博之外,微信正逐渐成为新兴传播平台,《安徽日报》正密切关注其发展动向,及时跟进,打好主动仗。《安徽日报》官方微博在适应传播方式改变的同时,还不断加强传播语态的创新,多用网民愿听、爱听、听后难忘的网络语言,发布信息,表达观点。

在媒介融合发展中满足群众需要。党报要加快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加快创新传播业态,为群众提供易读、耐读、权威性强、服务性高的优质数字化新闻产品。同时,要注重加强新闻产品的营销和策划。一是探索建立适应党报新闻产品多样化的销售终端。技术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也是党报创新宣传方式、服务广大群众的重要路径。通过新闻信息资源整合,融入言论观点,发挥技术优势,将受众导入党报的新闻产品和服务平台中。近年来,《安徽日报》在报网融合中,由当初的单一文字、图片发布,发展到现在的文字、图片、视频、音频,论坛、微博、微信互动,PC、手机、PAD、电视等全媒体、全终端传播形态。二是探索内容提供商与渠道运营商的结合模式。党报依托独特雄厚的采编资源,编发具有公信力、感染力的新闻信息,然后提供给各个媒体和渠道供应商。通过这种方式,党报不仅跻身信息发布平台行列,由多种传播媒介扩大其影响,也进一步提升了党报的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

(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

责任编辑:徐晶晶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