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所述,改革开放推动着中国融入到全球化和国际体系中去,促使中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这是中国融入世界的主要内容。中国的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当然,中国的融入也改变着世界。在这种变化中,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41]中国融入国际机制的过程,体现出中国与世界关系改变的历史轨迹。迄今为止,中国加入到了大多数的国际机制中去,逐步进入到国际体系的核心部位,在某些方面也触及到了中国与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的核心价值观的不同,比如中国在批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问题上体现出的人权价值观的不同。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中国对世界产生的直接和间接影响越来越大,这使得中国与美国等体系主导国在价值理念和世界观的不同在各种国际事务上的处理上更加明显地凸显出来。当然,在这一相互适应和磨合的过程中,中国不断接受着国际规范,不断改变自己,同时,中国也不断改变着世界。尤其是在当下,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攻坚期和深水期,改革的重点已经从经济改革转变为经济、政治、社会、生态等协调进行的全面改革阶段。以目前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分量,中国自身的改革将会对世界产生巨大的辐射和影响。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融入世界的中国已经把自己对国际体系的观点作出了概述:“我们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42]中国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成为国际体系的建设者,推动着国际秩序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这是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最深刻变化。
注释:
[1]Stephen D. Krasner, “Structural Cause and Regime Consequences: Regimes as Intervening Variable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 36, 1982, p. 186.
[2]Robert O. Keohane,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State Power, Boulder: Westview Press, 1989, pp. 3~4.
[3]参见[英]巴里·布赞,理查德·利特尔著,刘德斌等译:《世界历史中的国际体系:国际关系研究的再构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4][英]赫德利·布尔著,张小明译:《无政府社会——世界政治秩序研究》,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7页。
[5][英]赫德利·布尔著,张小明译:《无政府社会——世界政治秩序研究》,第10页。
[6]Stephan Haggard, Beth A. Simmons, “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Regime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 41, No. 3. Summer, 1987, p. 493.
[7]Ernst B. Haas, “Words Can Hurt You; Or, Who Said What to Whom about Regime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 36, No. 2, (Spring, 1982), p. 211.
[8][美]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著,门洪华译:《权力与相互依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2页。
[9]See Stephen D. Krasner, “Structural Cause and Regime Consequences: Regimes as Intervening Variables”,“Regime and the limits of Realism: Regimes as Autonomous Variable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 36, 1982.
[10]裴坚章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第一卷)》,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第2页。
[11]Samuel S. Kim, “China'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in Thomas Robinson and David ShamBaugh, eds, Chinese Foreign Policy: Theory and Practice,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94, pp. 405~407.
[12]同(11)pp. 407~411.
[13]本节的分析集中在中国融入国际机制的行为,对于中国在多边国际机制内的行为,比如中国在联合国的投票行为、中国在世贸组织中的谈判行为等,则不在本文的分析范围之内。
[14]秦亚青:《国家身份、战略文化和安全利益》,《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第1期,第10~15页。
[15]Ann Kent, “China's International Socialization: The Role of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Global Governance, Jul.-Sep. 2002, Vol. 8, Issue 3, pp. 343~364.
[16][17]Samuel S. Kim, “China in World Politics”, in Barry Buzan and Rosemary Foot eds, Does China Matter? A Reassessment: Essays in Memory of Gerald Segal, London: New York, NY: Rouledge, 2004. p. 42.
[18]Alastair Iain Johnston, “Is China a Status Quo Power”,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27, No. 4, (Spring 2003), p. 13.
[19]Samuel S. Kim, “China'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in Thomas Robinson and David ShamBaugh, eds, Chinese Foreign Policy: Theory and Practice,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94, pp. 405~407.
[20]中国参加的多边条约一览表(截至2004年12月),http://www.fmprc.gov.cn/chn/wjb/zzjg/tyfls/tfsckzlk/zgcjddbty/t70814.htm.
[21]江忆恩:“美国学者关于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研究概述”,《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第8期,第48~53页。
[22]“入世4年中国交卷:完成大部分承诺进入后过渡期”,http://news3.xinhuanet.com/world/2005-12/11/content_3905785.htm.
[23]“美媒:中国履行WTO义务的表现得了较高分数”,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5-12/05/content_3878055.htm.
[24]Alastair Iain Johnston, “Is China a Status Quo Power”,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27, No. 4, (Spring 2003), p. 18.
[25]“中国代表团团长张义山大使在第四次促进《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生效大会上的发言”,2005年9月22日,http://www.fmprc.gov.cn/chn/wjb/zzjg/jks/jksfyywj/t213603.htm.
[26]“中国的防扩散出口管制法律法规(1980年——2004年)”,2004年5月26日,http://www.fmprc.gov. cn/chn/wjb/zzjg/jks/fksfl/t119288.htm.
[27]“中国的防扩散政策及相关出口控制机制”,2004年5月26日,http://www.fmprc.gov.cn/chn/wjb/ zzjg/jks/jkslc/fkswt/fkskzjz/t118826.htm.
[28]Alastair Iain Johnston, “Is China a Status Quo Power”,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27, No. 4, (Spring 2003), p. 23.
[29]“中国履约情况”,2004年6月11日,http://www.fmprc.gov.cn/chn/wjb/zzjg/tyfls/wjzdtyflgz/zgygjrqf/t129646.htm.
[30]“中国承付的联合国会费比额增加”,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12/24/content_5525945. htm.
[31]Elizabeth Economy, Michel Oksenberg eds, China Joins the World: Progress and Prospects, New York: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Press, 1999, pp. 25-26.
[32]秦亚青:“国家身份、战略文化和安全利益”,《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第1期,第10~15页。
[33]Ann Kent, “China's International Socialization: The Role of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Global Governance, Jul.-Sep. 2002, Vol. 8, Issue 3, pp. 343~364.
[34]苏长和:“发现中国新外交——多边国际制度与中国外交新思维”,《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第4期。
[35]Alastair Iain Johnston, “Is China a Status Quo Power”,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27, No. 4, (Spring 2003), p. 16.
[36]苏长和:“发现中国新外交——多边国际制度与中国外交新思维”,《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第4期。
[37]Ann Kent, “China's International Socialization: The Role of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Global Governance, Jul.-Sep. 2002, Vol. 8, Issue 3, pp. 343~364.
[38]Elizabeth Economy, Michel Oksenberg eds, China Joins the World: Progress and Prospects, New York: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Press, 1999, pp. 20~29.
[39][美]约瑟夫·奈等主编,王勇等译,《全球化世界的治理》,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18页。
[40]王逸舟:《全球政治和中国外交》,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256-257页。
[4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7页。
[4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7页。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