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中央一再强调要坚持开门搞活动,真听意见、听真意见,不能自弹自唱、自娱自乐。开门搞活动的前提是开门纳谏,征求群众意见、倾听群众呼声,直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如果只是表面上把门打开了,却以利诱的方式干扰民意,如何让群众看到政府部门敢听真话、愿听实话的诚意?如果只是做出从善如流的样子,却事先把“正确答案”准备好,如何能听到真心话、发现真问题?民意调查变形走样,与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背道而驰。
事实上,煞费苦心扭曲民意调查,无非是通过“杜撰民意”,制造政绩斐然的假象;不过是想在上级机关面前粉饰太平、夸饰成绩。然而,好评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岂是欺上瞒下骗出来的?这种应付上级、自欺欺人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并不鲜见。比如,统计数字注水,“数字出官,官出数字”;提高绿化率,荒山刷上绿漆;迎接检查,路边竖起遮羞墙。这些行为,有哗众取宠之心,无实事求是之意,可以说是典型的形式主义。
推动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关键是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从群众身边的突出问题着力,边学边改、立行立改,力求实效。“邵阳式民调”提供了反面典型,也敲响了警钟:一些人仍然热衷于用形式主义消解改进作风的决心,寄望于用欺上瞒下异化整治“四风”的努力。这样的态度,不仅会让活动成效大打折扣,更会让群众寒心。
作风问题无小事。“四风”弊病无孔不入,即便是民意调查这样具体而微的“小事”,也可能让形式主义钻了空子,把群众意见挡在门外。这就足以警醒各级部门:改进作风,必须时时发力、处处努力、事事着力,唯此,才能对各种不良“政治微生物”防微杜渐,把我们的工作落在基层实处、做到群众心里。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