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志强:加强群众路线教育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4)

蔡志强:加强群众路线教育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4)

核心提示:长期以来,我们在开展党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更多地从思想建设和道德自律来增强党的建设的有效性。这次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强调制度的刚性约束,一方面是要形成党的纪律约束和制度运行的权威,更重要的是要以制度形式形成中国共产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内在动力。

因此,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效果归根结底要落实在执政党的权力运行能否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以及能否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期待。因此,新时期群众路线教育活动需要围绕十八大提出的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八项基本原则展开。一方面始终保障人民主体地位,强调权为民所赋,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另一方面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通过党的领导权威配置资源,不断满足人民对于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实现了财富的有效积累,推进了民生改善,但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也在长期执政的过程中也容易产生“四种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和“四种作风”[ 此次群众路线教育需要克服的四种作风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作风和奢靡之风。],党需要通过严格管理和有效的制度建设增强机体活力,在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中提高执政能力,推进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

加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要保有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需要立足于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着眼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可能存在的流于形式、甚至扭曲变形走过场的风险,把握并解决好以下基本问题。

一是群众分化要求调适教育实践活动的制度安排和政策运行模式。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需要并且能够代表工农群众的利益。90多年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群众、凝聚和动员群众实现了中国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传统意义上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的结构与生存状态的根本变革,群众的内涵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的两大阶级日益分化为价值与利益诉求多元的不同阶层。与之相应,分化为多个阶层的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政策需求也必然随之发生变化。尤其是新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成长,直接导致政策需求的多样性,政策制定必须考虑根本利益实现方面的大众化需求和现实利益、眼前利益实现的小众化需求并存的事实。人们所处的经济社会地位的改变,其政治参与的诉求与路径亦随之变迁。这个变化过程一方面提出了党和政府调整组织结构和职能的现实要求,另一方面也使得既有的政策配置资源的体制难以满足分化群众的多元利益与价值诉求。由此,“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在党的群众路线实践中必然要改变为既要满足99%的人的利益,也要满足1%的人的利益。众所周知,分化社会群众诉求的多元化、复杂化特点,以及生产力发展带来的群众素质提升,直接推动社会公平正义、民主法治、主体价值及权利观念的不断增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能力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党的执政能力的判断;享有当家作主权利的人们的诉求日趋多元繁复,并且容易超越现有的生产力水平。同时,人们对公共事务强烈的参与要求对党组织提供科学制度和政策资源能力构成了现实压力。社会主体的监督能力和参与意识的增强,一方面使得党的政策落实拥有了重要的基础,另一方面,人们的政治认同从原有的信任与服从转变为法理型的利益认同过程。多元利益主体的冲突与矛盾迫切要求党和政府增强社会干预能力和推动社会发展能力。也就是说,改革开放长期执政环境里强调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凸显着权力运行的服务逻辑,以及人民主体地位的价值预设。同时,多元阶层对党的领导和政策过程提出了差异性的要求,构成党领导社会新的实践逻辑。如何形成改革共识,凝聚力量成为新时期群众路线教育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基于此,中国梦的提出显然能够丰富和发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内涵。

责任编辑:徐晶晶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