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媒介素养给力政法工作

提升媒介素养给力政法工作

核心提示:“信者,行之基也”。在不断培养和提高政法干警媒介素养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媒介功能,正确评价媒介信息,积极运用媒介手段,是政法机关有效提升公信力的一个途径。

随着个人微博、日志、主页等的兴起,现代社会已进入自媒体时代。以个人传播为主的媒介时代,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自媒体时代“裂变式”的信息传播给政法机关提出了挑战,倒逼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必须充分认识自身角色定位,自觉转型,提升媒介素养,给力政法工作。

每个政法干警都是一个信息源

所谓信息源,简言之就是信息爆发的原点。从新闻传播角度看,基于职务身份的特殊性,政法干警每个个体都是信息的载体,都是一个信息源。政法干警的一言一行不经意间就会被置于公众视野的中心,被公众审视着、挑剔着、聚焦着。这并非公众的苛刻,而是因为政法干警被赋予了太多的“内涵”。

在公众眼中,政法干警不是普通的公民,而是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执行者,公共利益、社会秩序的维护者。每个政法干警的行为不只代表个人,更代表着公权力,代表着政法机关。一些不当的言行会瞬间掀起舆情风暴。若处置不当,还会成为二次信息源,产生“次生灾害”。

如果不了解这一点,在面对各种突发的事件时,政法干警可能会不知所措。无论从个人的角色定位,还是从政法机关整体来看,政法干警都需要有“角色意识”,清醒地认识到自己随时有可能处于舆论中心。要想实现人们对其角色的期待,政法干警应当树立危机意识,与时俱进,将自己融入“自媒体”时代。如果说记者是社会的瞭望哨,捕捉着社会的信息,那么政法干警就应当是社会的感应器,对一切社会舆论、社会现象有着高度的敏感,迅速找出“风险点”,及时疏通民意,为社会减压,维护社会稳定。

政法干警的媒介素养需要“能动”而为,主动练就

首先,要学习并掌握各种传播载体。过去,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统治着传媒领域。如今,手机、短信、微博、DV等新兴载体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随时随地为人们发布资讯提供通道。政法干警要想接地气,不当旁观者、局外人,必须主动学习并掌握这些新型媒体的传播特点、传播方式、传播效果。

其次,主动参与,让自己成为其中一员。掌握新媒体,并不是为了娱乐、围观或者浏览,而是要参与进来,抓住“自媒体”时代个体之间相互沟通的便捷性,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在互联网空间的影响力。比如,通过对某一热点事件从法律专业的角度作出理性的、客观的分析,与对方平等交流,在众声喧哗中激浊扬清。

再次,及时回应,树立政法机关公信力。据相关统计,每当有舆情出现的时候,74.3%以上的人将微博作为“发表自己观点或发泄情绪”的场所。这种发散式的传播,会使人们的情绪相互传染。更糟糕的是,如果许多批判或者指责是片面的、失去理性的,而政法干警、政法机关没有回应,任由其发展,会埋下隐患。

对新媒体中出现的各种声音如何回应?这需要政法干警平时练就“内功”。比如,该掌握什么样的分寸、尺度,什么时机作出回应等等,都需要总结经验,反复磨练。至少要学会利用微博等新媒体的回应、解释、阐述功能,来化解部分民众的不满与抱怨情绪,引导民众理性地了解实情,起到“减压阀”的作用。

责任编辑:闫文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