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贸易领域,话语权和规模并非总成正比关系。尽管中国有望很快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贸易国。但在参与全球贸易规则制定上,中国却面临严峻局面。英国巴克莱资本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常健说:“从国际自贸格局来看,中国目前挑战巨大。”
“《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针对中国的政治意味显见,”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勇告诉新华社记者。由于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迟迟难以推进,美国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决定另起炉灶。目前由美国主导的新一轮全球自贸谈判已形成了太平洋(TPP)和大西洋(美欧自贸谈判TTIP)两翼张开格局,而目前看,中国在这个格局之外。
在日本近期宣布加入TPP谈判后,美国在环太平洋建立一个占全球贸易约三分之一的“超级自贸区”的构想开始逐渐成形。高盛高华分析师刘陈杰和孙贤兵分析认为,如果中国政府没有进一步的优惠政策来增强自由贸易,TPP对中国的负面影响会日益凸显。
《日本经济新闻》已经注意到上海自贸试验区对全球自贸谈判新格局的影响,“中国的想法是……打好自由贸易的基础,以便在未来参与TPP谈判”。全球围绕上海自贸区和TPP关系存在诸多猜测,但不管怎样,将既有贸易规模“变现”为贸易规则话语权,并为新一轮贸易繁荣铺路,是中国在全球博弈中的重点所在,而上海自贸试验区有望成为中国参与新的国际规则制定的起点。
(图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三号门。)
布局:打造金融全球实力
上海自贸试验区是中国改革开放战略的“梅开二度”,意味着中国的全球化战略从贸易层面升级到金融层面,这一长期布局有望实质性提升中国经济的影响力。
总部位于日本的《外交官》杂志日前刊文指出,上海自贸试验区可能涉及的金融改革意味着“中国的全球整合将不再只局限于贸易,而是将快速外溢到金融领域”。根据国务院出台的总体方案,未来将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试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等一系列重大金融改革举措。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