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上海自贸区】上海自贸区的国际战略要义

摘要:9月29日正式挂牌的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引发世界关注。其原因在于,全球化时代,经济大国的重大改革创新,不仅具有国内示范意义,更具备国际战略意义。

9月29日正式挂牌的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引发世界关注。其原因在于,全球化时代,经济大国的重大改革创新,不仅具有国内示范意义,更具备国际战略意义。

应局:直面全球改革竞赛

今天,改革创新是全球共同话题。对于中国而言,能否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国际改革竞赛中胜出,实现经济奇迹“第二季”,上海自贸区是一项具有风向标意义的关键举措。

美国战略预测公司分析称:“上海自贸区获批表明,北京清楚中国经济转型是大势所趋。”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说:“(自贸区改革措施)是中国政府试图将投资驱动转换为更侧重于创新驱动的长期改革蓝图的组成部分。”

次贷危机五年来,通过结构性改革重新确立自身竞争优势,是各国的迫切任务。在美国,力推再工业化和扩大出口的奥巴马政府正在扭转危机前过度依赖金融和内需的发展模式。在欧洲,化危为机加速一体化进程、转变福利国家政策、释放私营部门活力成为共同战略。在日本,“安倍经济学”将短期刺激政策和长期结构性改革相结合,以求走出多年不振。

对于前期出现经济减速、资产动荡的新兴经济体来说,结构性改革更是任重道远。摩根士丹利的研究显示,历史上只有十分之一的新兴市场可以在三个十年内保持5%以上增速,如果不能锐意改革,就可能跌落“中等收入陷阱”。

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不少国际观察人士将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意义和改革开放初期的深圳特区相提并论。《彭博商业周刊》亚洲主编德克斯特·罗伯斯写到:“在中国首次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三十多年后,为启动改革和吸引外资,中国领导层正在再次尝试。”

从诞生之日起,上海自贸试验区就频频被外界解读为本届政府的改革“风向标”。美国摩根大通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认为:“上海自贸区改革……其核心在于重新定义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进一步厘清市场和政府权力分界,通过“制度创新”而非“制度优惠”来释放新一轮增长动力,这正是中国新一轮改革的核心所在。

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改革的发令枪已经打响,谁能尽快摆脱掣肘、推进改革,谁就能领跑新一轮全球增长竞逐。

1

(这是9月28日拍摄的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图右)和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图左)夜景。)

破局:突围全球贸易谈判

后危机时代,主要经济体占领全球贸易格局高点的博弈加剧。有专家认为,上海自贸试验区是中国突破新一轮国际自由贸易谈判包围圈的破局之举。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