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社会的“健康处方”(2)

老龄化社会的“健康处方”(2)

核心提示:针对老年人及其家庭在疾病应对、养老照护等方面遭遇的困境,不少业内专家表示,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的关键在于健康老龄化,即老年人群健康长寿,达到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完美状态。

“老年医学应该跑步前进了。”原新建议,应在高等医学院校本科教育将老年医学设置为必修课,有条件的二级以上医院设置老年病专科,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加强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等。 

家庭社区共担养老重任 

北京市的王大妈从60岁起就开始排队,希望到她70岁时能够如愿住进她家附近的一家条件不错的公立养老院。而王大妈的姐姐,希望在家里养老,即使不能和子女生活在一起,至少有熟悉的环境和邻居。 

谁来为我们养老,我们到哪里去养老,是每位步入暮年的人都要面对的问题。 

国务院日前公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覆盖所有居家老年人。 

“国际上有经验表明,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的老年人寿命高于机构养老,这是我们未来发展的重点。”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吴玉韶表示,养老机构也必不可少,其作用主要是解决那些不能在家和社区养老的老年人,特别是失能、高龄、患病、独居等特殊老年人群。 

穆光宗介绍,在居家养老方面,美国有值得借鉴的经验。美国社区具备强大的助老功能,使老年人能安养、乐活、善终,所以多数美国老人选择社区养老模式。入托老人根据自己的收入情况交费,差额部分由联邦政府的财政补贴和社会捐赠弥补。 

美国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有几种做法。一是全托制的退休之家;二是日托制的托老中心;三是组织互助养老;四是提供上门服务。美国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非营利性居家养老院。在美国50个州有5000个社区分支机构,拥有美国最庞大的义工队伍,每天有80万名~120万名义工将100多万份饭菜送到老人家中。 

穆光宗建议,我国应把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互助式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等社区养老设施,纳入小区配套建设规划。 

别忽略老人的心理健康 

在很多专家看来,当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完善后,如何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让他们真正能够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也显得很紧迫。 

中国老年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教授建议,要完善老年人社会参与体系,为老年人参与社会服务创造条件,真正实现老年人的自我价值,提高他们的幸福指数。 

北京老年医院精神心理一科主任张守字说,相对于子女给予老年人丰富的物质生活,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还是个被遗忘的角落。老年人退休前后生活的急剧变化、身体的衰老或健康的每况愈下、亲人的离世、情感孤独等都有可能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 

有专家表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保健应建立广泛的社会支持体系,引导和帮助老年人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来消除负面情绪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对家庭来说,子女要常与老人交流、谈心,让他们感受到浓浓的亲情。

责任编辑:姜波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