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枫桥经验” 深化平安建设

发展“枫桥经验” 深化平安建设

核心提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枫桥经验”的重要批示,对新时期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提出了明确要求,对于解决好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央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枫桥经验”50周年大会的召开,对深化平安中国建设、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进行了全面部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枫桥经验”的重要批示,对新时期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提出了明确要求,对于解决好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央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枫桥经验”50周年大会的召开,对深化平安中国建设、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进行了全面部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没有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既不可能集中精力抓发展促改革,也不可能让老百姓安居乐业。

一、紧紧扭住做好群众工作这条主线,切实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枫桥经验”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问题。实践充分证明,“枫桥经验”是实践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不仅是政法综治战线的一面旗帜,也是依靠群众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面旗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彰显了独特优势,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一定要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牢固树立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观念,把党的群众路线实践好,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扬好,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完善工作制度机制,不断提升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能力和水平,切实解决好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要进一步加强社会矛盾的源头预防和治理。把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百姓,统筹协调,妥善处理好各方面利益关系,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广大群众从深化改革、推动发展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和实惠,从源头上预防减少社会矛盾。要加大社会矛盾的源头治理力度,切实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尊重群众意愿,对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做到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认真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加强与群众的沟通、协调,多倾听民意、化解民忧,赢得群众的理解支持,防止和避免因决策失误、工作不当造成不稳定问题。要坚持畅通信访渠道与维护信访秩序并重、创新机制与强化责任并举、主张权利与履行义务统一、依法办事与思想教育结合的原则,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切实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对于群众上访问题要正确看待,就多数群众而言,上访是对党委、政府信任的表现。要认真对待群众诉求,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只要上访群众提出的要求是合理合法的,就一定要满腔热情地去解决,决不能漠然视之、推诿扯皮。要坚持依规依章办事,坚持政策的平衡合理,该解决的要解决。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按照政策办事;对确实存在生活困难的,要给予帮扶救助。

对政法综治战线来说,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社会矛盾的新变化,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基本要求是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急则治标,就是要首先稳住局面,争取不出事,避免出大事。对河南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省来说,不出一点事很难,但是决不能频繁发生群体性、突发性事件,更不能发生恶性的、重大的群体性事件。这些年我们在促进社会和谐上下了很大气力,全省上下心齐气顺,社会大局总体稳定。成绩来之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继续用好那些行之有效的办法、手段和措施,巩固和发展这种好局面。缓则治本,就是要未雨绸缪、强基固本,研究制定基础性、制度性、长期性的政策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稳住局面后就要想方设法在治本上做文章。在具体工作实践中,还要坚持一手抓大事,一手抓专题。抓大事,就是把已经明确的主要措施落到实处,举纲带目、稳定全局,每年抓一两件事关全局的大事,以点带面,推动工作;抓专题,就是要不断研究专题,逐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基础性、根本性问题,只有两者相辅相成、交替进行,我们的事业才会不断前进。

二、紧紧抓住“双基双治”建设这个重点,提高平安建设整体水平

重视基层、重视基础,是我们完成各项任务的重要保证。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们很多工作落实不到位,很多事情矛盾上升,重要原因在于基层力量相对薄弱、基础工作没有抓好。比如,有的农村党组织软弱涣散,严重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项工作落实;一些领域党组织覆盖不广,工作开展不力,个别地方宗教势力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基层党组织;一些基层政法单位和干警宗旨意识淡薄,执法不规范,服务质量差,办事效率低,等等。这些问题出现在下面,根源在上面;表现在局部,牵涉到全局,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建设平安河南的一项重要任务,沉下心来,把更多的精力投向基层。

要注重基层党组织和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巩固和发挥组织优势,让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延伸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认真抓好基层政法综治组织建设,落实好化解社会矛盾、打击预防违法犯罪、联系服务群众等工作。最广泛地组织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夯实平安建设的组织基础、群众基础、社会基础。

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我国长期处于农耕社会,受农耕文化的影响较深,人们法治观念比较欠缺、法治意识比较淡薄,重人情重关系、轻法治轻规则的特点仍比较突出。当前社会领域存在的问题,既有人们思想观念的原因,更与长期以来我们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进行管理、对其他手段特别是法律手段运用不够有关。实现社会公平、民心稳定、长治久安,最根本的还是要靠法治。我们要始终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政法机关作为党领导下的执法司法力量,在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进程中发挥着特殊重要的作用,要进一步提升认识,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把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作为基本要求,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切实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以法治规范各种行为、促进矛盾化解、维护公平正义、保障社会和谐。法治也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方法,不管时代如何变化,不管矛盾纠纷多么复杂,不管群众工作难度有多大,化解矛盾、处理任何事情都不能以牺牲法治为代价。领导干部要带头依法办事,坚持依法化解社会矛盾,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增强法治意识,引导群众以合法形式表达利益诉求,依法维护自身权益,促进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要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实践表明,良好的道德风尚既可以减少各种矛盾纠纷、净化社会环境,使司法机关能够集中精力解决一些重大疑难案件,又可以使法律的实施得到广泛的道义上的理解与支持,减少法律实施的阻力,提高法律权威。坚持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相结合,把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他律和自律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公民既依法维护合法权益,又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发挥好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作用,进一步形成知荣辱、明善恶、重品行的良好社会道德风尚。

三、不断创新完善体制机制,确保平安建设取得实效

深化平安河南建设,关键在加强组织领导。要进一步强化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把深化平安河南建设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强化担当意识,及时研究解决遇到的重大问题。要创新完善平安建设领导责任制、部门责任制和单位责任制,坚决落实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确保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要强化保障,想方设法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支持。

要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推进平安建设,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密切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自觉积极地下基层,接地气,访群众,查问题,把群众反映的平安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找出来,把思想、工作中的差距摆出来,扎实深入地进行整改。要坚持实事求是,坚决反对各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在平安建设中多干打基础、谋长远的事情,不搞花拳绣腿,不做表面文章。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和检验平安建设成效的根本标准,创新完善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建立健全以民意为导向的工作机制,从群众不满意的问题改起,从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进一步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推动平安建设向纵深发展。

责任编辑:姜波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