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三个“陷阱” 增强三种能力

防止三个“陷阱” 增强三种能力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必须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之间找到平衡点,使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的重要论述中多次谈到过三个“陷阱定律”,即“塔西佗陷阱”“中等收入陷阱”“修昔底德陷阱”。这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忧患意识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全党的严肃告诫。各级领导干部要时刻警醒,切实增强忧患意识,更加奋发有为工作。

避免陷入“塔西佗陷阱”,就要切实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塔西佗陷阱”得名于古罗马时代的历史学家塔西佗,是指当公权力遭遇公信力危机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防止陷入“塔西佗陷阱”,就要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从人口流动性上看,户籍和人口分离更加普遍,跨区域流动成为常态,传统的行政区域管理和户籍管理模式面临严峻挑战;从人口素质来看,进城务工人员在务工的同时素质得到了普遍提升,更多接受过现代教育的大学生、研究生正不断加入,市民化、同质化要求更加强烈;从城乡差别来看,特别公共服务领域的差别进一步拉大,农村常住人口正在快速萎缩和老龄化,乡镇建设缺乏有效投入和吸引力,大中城市的发展动力和管理压力同时增加;从利益诉求来看,物质和非物质利益诉求交织,非物质利益诉求日渐凸显,群众工作面临更加复杂严峻的形势。一是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认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党和群众的关系,党的全部工作说到底就是做群众工作。因此,党的干部必须要把群众工作作为自己职责使命,作为检验一切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切实增进群众感情,强化群众意识,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二是提升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增强本领、提高能力,最重要的是深入到群众中去求教问计,虚心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做联系服务工作,不断总结经验和规律。特别要认真研究面临的形势任务,研究群众工作新变化新特点,努力做到与群众需求“齐步走”“同步行”。三是强化问责机制。日前,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这是从严治党的又一个重要法规。要把群众工作作为问责的重要内容,对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对群众的感情、做工作的做法、取得的实际效果敢问常问,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服务意识,推动群众工作创新开展,营造团结和谐、共同奋斗的良好环境。

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就要切实提高推动经济发展的能力。“中等收入陷阱”,说到底就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问题。防止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必须靠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位发展,推动中国经济迈入了十万亿美元大关,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这一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彻底改变了中国面貌,确立了中国地位,增强了中国信心。但是,我们也切身感受到,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资源供给、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社会管理、人口素质等支撑要素相对滞后,没有得到同步发展,有的已经成为制约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必须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之间找到平衡点,使中国经济行稳致远。一是坚定信心。信心比黄金更珍贵。当前,国际形势更加复杂多变,金融危机持续深度影响,各种不可预见突发事件此起彼伏,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对此,党中央有清醒的认识、科学的判断、正确的决策、明确的目标。同时,30多年改革开放取得的经济成就、制度成就、技术成就和社会成就,为应对新常态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注重统筹。改革是全方位的,必须树立统筹兼顾、综合施策的观念。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树立大局意识、长远观念、法治思维,更加注重统筹经济和其他领域建设,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条件、营造环境,构建起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科学体系。三是攻坚克难。现在,改革进入了“深水区”,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就需要有过雪山草地、滚钉板热铁的勇气,敢于涉险滩、破藩篱,敢于向“自己”开刀、向“传统”开刀,唯有如此才能“杀出一条血路”,拼出一条阳光大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