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的“中国观念”(5)

社会主义的“中国观念”(5)

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观念变迁考察

五、基本经验和启示

1.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观念变迁的过程其实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进程。它的开端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它的指向是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它的实践基础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它的内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的思想灵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在这一伟大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立足基本国情,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意愿,不懈探索、把握和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正如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上所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2.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观念的变迁表明,社会主义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但是,无论怎样变化,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和中国的基本国情相结合。正是这种结合使社会主义观念具有生动的“中国内容”,并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作为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观念变迁的产物,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国情的结合。正如党的十八大所强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

3.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观念的变迁意味着科学的社会主义观念的形成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90多年过去了,我们依然不能准确完整地说什么是社会主义或者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是方向越来越清晰、目标越来越明确、内涵越来越丰富、方法越来越科学。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从模糊到逐渐清晰,从零碎到比较完整,这说明我们的这一认识不断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在当代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毕竟只是社会主义的一种初级阶段,还没有达到中级阶段,更没有步入高级阶段,仍然需要横向丰富和纵向发展。

4.从对我党90多年来社会主义观念变迁的系统回顾和考察来看,社会主义观念科学与否,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的创新程度、丰富程度和深刻程度。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我们既有重要的发展机遇,也面临诸多矛盾和深层次问题,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要善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吸收借鉴世界各国社会建设成功经验中创新思路、总结经验,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研究中寻求突破。正如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上强调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与时俱进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够破除根深蒂固的对社会主义的教条式理解,才能够从容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443.

[2]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05.

[3][4]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69~370、170.

[5][6]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142.

(作者单位:福建龙岩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