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莫让“隧道”成“睡道”(4)

【案例】莫让“隧道”成“睡道”(4)

【启示与思考】

政府的执行力本来是让权力下放、更好的为群众服务的一种方法。可近日,一条建成8年的隧道却一直未通车,找相关负责人,却相互推诿称不知情。这样的办事效率、这样的做事方法,谁会诚服?为什么隧道修建完毕多年却不通车?当初修建这条隧道的意义何在?

可推测该隧道一定耗资不菲,功能齐全,如今却只能作为看守人的住处。这种大材小用、浪费公共资源的做法是不是该叫停了?难道还要让这条隧道继续“沉睡”?对于该事件,我们不得不反思。

首先,凯旋路隧道建成后至今未启用,不得不先反思南京市的城市道路规划,如果凯旋路隧道真的非建不可,怎么又会八年未启用。可见隧道本身存在的意义就不大,那么规划上就出了问题!笔者查阅了资料,粗略了解了一下道路规划,前期包括交通调查和分析、经济调查分析与预测、交通量预测、道路通行能力、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实例等大量调查。前期的调查分析内容详细,若真按照如此调查,“可有可无”的隧道还能建成?或许说是根本没经过调查,领导干部就直接拍板上马,大拆大建,风风火火,做了“形象工程”?如此情况要不得,科学的城市规划需要被“唤醒”!

其次,我们该反思政府对道路交通设施的监管。栖霞区政府无人知道、负责巡视的派出所人员不清楚、交管部门无人知晓,这么多部门真的不知道?既然在请人看守,派人巡视,就不能说不知道隧道的存在?既然知道它的存在,却放任建成隧道闲置浪费,这样的监管是不是罔顾了百姓赋予的权利?

报道社会生活中不合理现象,不是为了揭谁的老底、找谁的责任,只是想追本溯源、理清缘由,是哪个环节出了错,才迟迟没有解决,这才是我们的目的。只想还原事实,给大众一个交待。

划清职责、细分权力,杜绝“交叉感染”。纵观此事,究其原因,多部门“多管齐下”是弊端所在。隧道的建设应该从始至终都有一个单位主管、明确与上级部门对接,建成后再交付给某部门对外发布消息、投入使用。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避免了多部门多方面执法,到头来却无主管部门承担责任的现象。现如今,我国正走在“简化部门、精简人员”的道路上,可为什么这样的现象仍然持续不断,是监管不到位,还是执行力不够,这值得我们反思。

总而言之,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惠及民生的工程都是大事,应该引以为重。更不能在承担责任时相互推诿,至政府执行力于不顾。只有加大政府执行力,才能办实事、办好事、办大事,切忌“一纸空文”、置之不顾。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