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府类型从“统治”到“管理”的转变(10)

论政府类型从“统治”到“管理”的转变(10)

当事物的发展达至顶峰之时,意味着它已走向衰亡。约翰·斯图亚特·密尔生活在自由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期,他注意到了隐含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危机,“市场”并不是像人们所想象的那么完美。于是,他在《政治经济学原理》中指出政府除保护个人免遭欺诈和暴力外,还应考虑到“公共利益”和“社会融合”,政府有义务在社会经济方面进行干预,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经济政策,就不能指望持续下去。历史事实证明: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证实了这一预言,促使政府着手积极干预经济的尝试。这场危机以“通货膨胀”为特征,以极高的速率摧毁着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在这种情况下,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出版了重要的宏观经济学著作《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为政府积极干预经济提供了理论支撑。其实,早在1923年的《货币改革论》中,他就已经用“在遥远的将来我们终归于死亡”的警句,来批评“其他人坚信通货膨胀问题最终能自动修正,而不需要任何积极的政府干预的观点”[29](p. 182)。美国政府选择了干预型职能模式,实施了新政并率先脱离危机,实现了20世纪中期经济的稳步发展。保护型模式与干预型模式都是西方国家在发展经济中自然形成的职能模式。这或许是两者之间的最大共同点。它们之间的最大差异就是对于市场的态度,是置身市场之外保护市场?还是融入市场之中控制和干预市场。

注释:

①关于王朝两阶段的提法,熊得山认为:“就中国的政治形式的变迁来说,所谓贵族政治,则结束于秦,入秦代,便是专制政治之开始。”

②《史记·秦始皇本纪》。

③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五版)的说明,“性”和“型”后缀,均可加在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之后构成抽象名词或属性词。但是它们的含义是有不同的:“性”表示事物的某种性质或性能,而“型”则不仅代表事物的某种属性,更指代事物的本质属性。例如“保护性职能”往往特质政府在具体的某一方面或领域所体现出来的职能;“保护型职能”则是对于各个领域“保护性职能”的一种抽象和统领。

参考文献:

[1]张康之.论族阈共同体的秩序追求[J].社会科学战线,2007, (1).

[2]张康之,张乾友.公共生活的发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日]渡辺信一郎.中国古代的王权与天下秩序:从日中比较史的视角出发[M].徐冲.北京:中华书局,2008.

[4]蔡放波.中国行政制度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