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结论
“普京主义”下战略性渐进改革的国家复兴战略,拥有稳定且广泛的民意基础。作为这种改革理念在不同任期的具体化体现,“可控民主”及其发展延续“主权民主”,阶段性地适应并推动着转型期俄罗斯的国家治理进程。西方学者以自由-民主的话语体系,对新世纪俄罗斯的转型发展评头品足,未能顾忌“普京主义”改革举措与俄罗斯国内政治精英的分析评论,此举是否有失学术公允?继叶利钦时代激进的自由民主失败之后,俄罗斯妥善平衡了个人价值保护与俄罗斯民主制度的发展潜力[40]17,作为一个初具民主制度的大国,选举民主的立国之基已经难以被撼动[41]396。透过这种国家治理模式的一步步调整,“普京主义”转型期改革使俄罗斯有机会探索到切合实际的政治发展道路。
因此,我们应当突破易被固化的自由-民主理论视角,搭建更高层次的中西方对话交流平台,以期跳出反复无常的学界争论。将国家治理理论体系应用于“可控民主”和“主权民主”的治理举措,很好地解释了俄罗斯转型问题。来自民主原则表现形式和民主机构运行方式的差异,并不能够否定其于现代文明社会演化出来的民主形态。
参考文献:
[1] 普京.千年之交的俄罗斯[A].普京文集文章和讲话选集[Z]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2] Marcel Van Herpen. Putinism: The Slow Rise of a Radical Right Regime in Russia[M]. Ba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2013.
[3] Jesse Russell and Ronald Cohn. Putinism[M]. Berlin: Book on Demand, 2012. Julie Anderson. The HUMINT Offensive from Putin’s Chekist Stat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lligence and Counter-Intelligence, 2007,(20):258-316.
[4] 徐湘林,李国强.改革战略与中国奇迹——中国政治经济改革研究述评[J].经济体制改革,2007,(6):19-25.
[5] [美]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杭行,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
[6] 冯绍雷.原苏联、南欧、拉美与东亚国家转型的比较研究[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8):11-13.
[7] 徐湘林.转型危机与国家治理:中国的经验[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5):7-20.
[8] [比]热若尔·罗兰.转型与经济学[M].张帆,潘佐红,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9] 普京.向俄罗斯联邦会议提交的2000年国情咨文[A].普京文集文章和讲话选集[Z].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10] 朱可辛.普京之治[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