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行企校齐发力 校企合作入佳境(3)

政行企校齐发力 校企合作入佳境(3)

职业院校转变办学理念,合作模式不断推陈出新

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合作各方基于自身优势,锐意创新,形成了许多特色鲜明、效果突出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

从产权关系看,形成了校中厂、厂中校、专业实体化、校企一体化办学、集团化办学等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许多职业院校,面向市场需求,通过出租厂房,提供土地等形式盘活学校现有资源,采取校中厂、厂中校的模式,将生产性的实践活动与教学活动有机整合,在满足企业需求的同时,有效解决了学校办学资源不足的困境,实现了企业利益和学校利益的双赢。还有的院校,与企业合作成立实体性的办学机构,将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有机整合在一起,积极探索产教共融机制与模式。而集团化办学模式则将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主体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成为当前校企合作办学体系的重要实现形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发展。

从人才培养方式看,形成了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等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当前校企合作已经逐渐从满足企业简单的人力资本短缺的需要,向以高素质技能人才支撑企业技术升级,获得市场竞争力需要逐步演进。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也不再简单地以获取劳动力为目的,而是越来越多地主动参与到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以企业标准引导职业院校办学,实现企业用人标准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标准相对接,企业生产车间与课堂相对接,不断提升技能人才质量。

订单培养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普遍模式。而现代学徒制则是落实职业教育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的一种探索,是传统学徒制增加了学校教育因素的一种职业教育。和传统的学徒制相比,现代学徒制增加了学校教育的成分,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不断深化的一种新形式。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是一种递进关系,传统职业教育的育人责任和就业风险均由学校承担,而现代学徒制则是校企共同负责培养、共同承担风险。现代学徒制的特征,一是招工即招生,首先解决了学生的员工身份问题,不再简单地把顶岗实习的学生叫做“学徒工”,而要视作企业培养自己的“员工”,这样其责任感才能真正被激发。二是校企共同负责培养,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专所长,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对学生(员工)的培养。

【案例】浙江北仑高级职业中学积极实践现代学徒制,制定了学校各专业现代学徒制实施方案。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以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为服务目标,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学徒)的培养为核心,以课程为纽带,以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为形式,以学校、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撑,强调“做中学、学中做”。校企合作双方以及学生通过协议明确三方权利和义务,明确学生和学徒的双重身份,重点做好学校和企业的双元培养、教师和师傅的双重指导工作。

本文关键词: 校企合作体制 政行企校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