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认识和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历史考察(5)

中国共产党认识和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历史考察(5)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方位发生了重大变化,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作为党的自我组织的民主集中制被广泛地运用到国家和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早在20世纪40年代,中国共产党就有把“民主集中制”运用到未来新民主主义政权建设中的设想。1948年9月,针对新中国采用什么样的政权制度时,毛泽东又明确指出:“我们采用民主集中制,而不采用资产阶级议会制。……在中国采取民主集中制是很合适的。”[12]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对此,周恩来在《人民政协共同纲领草案的特点》中进一步解释到:“新民主主义的政权制度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从人民选举代表、召开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人民政府直到由人民政府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行使国家政权的这一整个过程,都是行使国家政权的民主集中的过程,而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就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13]1954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制定的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这样,党内的民主集中制通过宪法上升为国家的组织原则。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人始终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推动了党内民主及国家政治生活的健康发展。

随着经济建设大规模的开展,党的权力过于集中的弊端日益显露出来。正在这时候,苏共二十大召开。在不邀请外国共产党代表团参加的情况下,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作题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报告揭露了斯大林大搞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的事实,造成了严重的后果。鉴于国内外的情景,中国共产党开始以苏为鉴,在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注意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1956年4月,《人民日报》发表的《关于无产阶级的历史经验》一文指出:“为着战胜强大的敌人,无产阶级专政要求权力的高度集中。这个高度集中的权力,是必须与高度的民主相结合的;当集中制被片面地强调了的时候,就会出现许多错误。”[14]与此同时,毛泽东也指出:“过分的集中是不利的,不利于调动一切力量来达到建设强大国家的目的。在这个问题上,鉴于苏联的教训,请同志们想一想我们党的历史,以便适当地来解决这个分权、集权的问题。”[15]52

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和基本共识下,党的八大对民主集中制进行了有益探索。一是正确解决民主集中制中的上下级关系。八大通过的党章对党的上下级组织关系增加了新的规定:“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必须经常听取下级组织和党员群众的意见,研究他们的经验,及时地解决他们的问题。”“党的下级组织必须定期向上级组织报告工作。下级组织的工作中应当由上级组织决定的问题,必须及时向上级请求指示。”此外,党章还对中央和地方、上级和下级的职权范围以及关于政策问题的讨论和决议的执行等作了进一步说明。二是赋予民主集中制以新的内涵。八大党章规定:“民主集中制,就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16]这里用“指导”取代了七大党章中的“领导”,尽管一字之差,但意蕴深刻,彰显了民主的精神。三是强调集体领导,反对个人崇拜。邓小平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指出:“个人决定重大问题,是同共产主义政党的建党原则相违背的,是必然要犯错误的,只有联系群众的集体领导,才符合于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才便于尽量减少犯错误的机会。”[11]229同时,邓小平还提出了反对个人崇拜的问题,“继续坚决地执行中央反对把个人突出、反对对个人歌功颂德的方针”[11]235,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巩固领导者同群众的联系,使党的民主原则和群众路线,得以贯彻执行。1956年国内社会主义建设如火如荼,但在个别地方也发生了少数工人罢工学生罢课的事件;国际上也出现了诸如波匈事件等不和谐的音符。在这些事件中,部分人提出了过高要求,其中涉及民主自由问题。这促使党中央更加着意于如何正确对待民主与集中的关系问题。对此,1957年2月毛泽东于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作了如何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讲话。在讲话中,他指出:“民主是对集中而言,自由是对纪律而言。这些都是统一体的两个矛盾着的侧面,它们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这种民主与集中的统一,自由和纪律的统一,就是我们的民主集中制。”[15]209之后,毛泽东又在《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一文中进一步阐释:“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较易于克服困难,较快地建设我国的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党和国家较为巩固,较为能够经受风险。”[17]这显示了民主集中制正确的发展趋势。可惜的是,随着反右斗争扩大化的开展,这一趋势被打断。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