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科技创新摆在城市发展的核心位置(2)

把科技创新摆在城市发展的核心位置(2)

强化支撑体系,打造国际一流的创新环境

纵观全球,凡是科技创新的领先城市,无不拥有国际一流的创新环境。成都推进科技创新,应主动对标国际国内先进城市,从平台、人才和金融等方面强化科技创新的支撑服务体系,积极营造国际一流的创新环境。

强化平台支撑,打造国际一流的创新平台体系。优化空间平台,加快规划建设一批产业功能区和创新型园区,依托在蓉高校共建特色知识经济圈和科技园区,加强各种国家级产业基地申报建设,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空间平台格局。优化技术平台,加强产业研究院、公共技术平台等研发平台建设,推进大型仪器设备、科技文献、科学数据等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健全资源整合和服务共享机制,打造开放高效、互联共享的技术平台体系。优化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国家专利审查协作中心建设,优化技术转移集团运营模式,加快建设创新驿站,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着力构建全链条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强化人才支撑,打造国际一流的科研人才队伍。进一步完善科技人才评价、奖励和选拔任用机制,鼓励科研人员以技术入股、期权激励等形式深度参与产品研发和企业创建,最大限度激发广大科技人才干事创业的昂扬激情。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开放式培养体系,造就更多创新型人才,在各个领域形成一批创新团队。实施“成都人才计划”,积极引进国家“千人计划”、四川省“百人计划”的尖端人才,特别是对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重大助推作用的领军人才。同时,建立高度灵活、富有弹性的人才引进机制,完善优惠政策,积极打造创新人才汇聚西部地区的首选之地。

强化金融支撑,打造国际一流的金融支持环境。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体系,广泛开展面向科技型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鼓励扩大信贷支持,着力实现金融服务的全覆盖。积极推行新型投融资模式,以政府性基金为引导,大力发展抵押融资、股权融资、企业债券、风险投资等各种投融资模式,加快建立现代化、市场化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大胆探索金融产品创新,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点,积极开发适合科技创新的保险产品以及其他特色金融服务,帮助企业增强抵御创新风险的能力。

完善保障措施,营造创新创造的社会氛围

推进科技创新,还要强化保障措施,在全社会积极倡导和大力营造创新创造的浓厚氛围。强化组织保障,确保推进科技创新的工作力度。各级党委、政府应树立“抓科技就是抓经济、抓创新就是抓发展”的正确理念,突出科技创新的核心地位,坚持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强化政策保障,加快健全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树立大力扶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导向,坚持以创新型城市建设为统揽,瞄准科技创新的关键环节和支撑体系,从资金、人才、税收、土地、市场等方面研究制定一系列有针对性、前瞻性和“含金量”的扶持政策体系,夯实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撑。强化文化保障,大力铸造创新创造的城市精神。注重城市公共文化空间打造,加强地标性建筑、城市雕塑和景观小品的规划设计,着力融入创新创造的精神内涵。完善城市荣誉制度,大力表彰为科技创新做出杰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优秀个人,积极倡导拼搏进取、创业创新的城市风尚。加大舆论引导力度,在全社会树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使创新创造的特质融入广大成都市民的精神血脉,铸造“创新之城”的城市形象。

(作者为中共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