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同三:宏观调控能否发挥积极效果关键在于政府和市场关系

汪同三:宏观调控能否发挥积极效果关键在于政府和市场关系

原标题: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是伴随宏观经济运行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为了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防止出现大的波动,我们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逐步提高认识,不断改善宏观调控。继党的十八大提出“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制化建设”的任务之后,习近平同志又把“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水平,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为抓手,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作为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深入调查研究的重大问题之一。认真研究如何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水平,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我国宏观调控取得重要成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较好地实现了保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的任务。

在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时,通过及时有效的宏观调控,较好地抵御了外部冲击。在应对上世纪90年代末期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中,我国在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同时,采取努力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保持了国内经济的健康稳定增长,同时对缓解亚洲经济紧张形势、带动亚洲经济复苏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袭来,我国及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迅速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扭转了经济增速过快下滑态势,在世界率先实现经济增长企稳回升。

在国内宏观经济运行出现较突出问题时,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调控措施,实现宏观经济大局稳定。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出现严重的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率超过24%。面对严峻局面,我们一方面坚定不移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另一方面推出一系列抑制经济过热的宏观调控措施,在1996年成功实现了“软着陆”,宏观调控成绩举世瞩目。21世纪初非典冲击之后,我国出现部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猛和粮食生产供求关系趋紧的问题,通货膨胀压力明显。我们一方面清理整顿各类开发区,加强建设用地管理,控制信贷和土地两个闸门,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另一方面出台减免农业税、设立粮食最低收购保护价、种粮直补等一系列重要措施,实现了粮食连续多年增产。这些调控举措保障了我国经济增速连续5年保持在10%以上,保障了我国经济总量的世界排名快速跃升。

自1996年成功实现“软着陆”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宏观调控经验的积累,我们较好地实现了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宏观调控四大目标。在经济增速较高的情况下,年度之间经济增速波动的幅度明显收窄,除了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经济增速与上年相比减慢约4.6个百分点之外,年度之间经济增速的波动幅度均未超过2个百分点。同时,就业状况一直保持稳定,城镇就业人数稳定上升,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较低水平。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除了2008年和2011年上涨幅度略高于5%之外,其余年份均低于5%。在保持国内价格整体水平基本稳定的同时,人民币汇率保持了稳定的逐步渐升,国际收支平衡状况良好,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内需拉动作用增强,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所上升,城镇化取得新进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