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雪冬:深化改革要有“钉钉子精神”

杨雪冬:深化改革要有“钉钉子精神”

行动远远比说教更有力量

中国发展处于战略机遇期,改革到了攻坚期、深水区,这是国内外各界的普遍共识。然而,问题的共识并不会自然导致解决方案的一致,因此才有了一段时间来关于如何改革、从哪里开始改革的激烈争论。这种争论,一方面说明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成长产生了巨大的活力与创造力,另一方面也呼唤着改革者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通过更为有效的行动来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共同深化改革。

在社会利益价值多元化条件下,行动远远比说教更有力量。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非常强调行动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党员干部应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在今年3月份全国“两会”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他提出干事业、做工作要发扬“钉钉子精神”,要一锤一锤接着敲,才能把钉子钉实。并且只有钉下一颗再钉一颗,不断钉下去,才能管住长远。这种精神对于执政党团结带领社会各界力量,不断推进改革开放的深化,尤为必要。

当前的改革“困境”,根源于改革者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很难找到一个容易操作、风险可控且“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突破口,几乎每个领域都需要深化改革,每项改革都会遇到难啃的骨头、难缠的问题。面对热点难题,改革顺序谁先谁后、改革措施何者优先,众说纷纭,难以统一。二是以利益分化为基础的社会多元化,带来了价值理念、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等诸多方面的多样化。多元格局下,改革的深入必然涉及利益的调整、权力的约束,对不同的社会群体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自然也会引发不同的反应。三是改革推动者日益成为改革的对象。改革的深入受到了体制机制的严重制约,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继续扮演改革引领者、推动者的角色,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勇气进行自我觉醒、自我改造、自我革新,才能获得社会的稳定认同和持续支持。然而,要平衡好改革主体与改革对象的关系,就必须改变利益格局,其艰巨性如李克强总理所说,改革中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更难。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