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雪冬:深化改革要有“钉钉子精神”(2)

杨雪冬:深化改革要有“钉钉子精神”(2)

钉钉子,要一锤接着一锤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执政党已经将改革、开放两个词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成为自己在新的时期和形势下的身份标识,动员和凝聚社会力量的价值理念。因此,执政党必须以身作则,先行先试,以“钉钉子精神”将其贯穿于国家建设和政党变革的具体实践之中。

首先,要明确目标。钉钉子,要钉在正确的位置,才不至于功夫偏废。执政党当前以及今后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让人人都能过上幸福生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集中体现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两个“百年目标”不仅仅是激励人心的口号,更是安排各项改革任务的总时间表和路线图。深化改革,就是要扫除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道路上的各种障碍。两个“百年目标”是“三个有利于”标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具体表现,要以是否有利于实现这两个“百年目标”,作为衡量各项改革方向正确与否、效果明显与否的尺度和标准。尤其要重视两个“百年目标”中蕴含的制度价值诉求、人文环境需要等长期被GDP增速所掩盖的内容,只有实现这些内容,才能使发展真正成为共同的发展,成果为全社会所共享。

其次,要形成合力。钉钉子,要一锤接一锤,才不至于半途而废。改革要一代接着一代,各个群体戮力前进。然而,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形成合力是一项极具有挑战性的历史任务,因为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和认知标准各异,并且相互间也会存在矛盾甚至冲突。执政党在革命时期,高举解放的旗帜,通过群众路线、统一战线等行之有效的战略部署、工作方法,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占据了道义上的制高点,并最终夺取了革命的胜利。这些历史经验,尤其是其体现的政治规律、政治远见、政治智慧,值得执政党在解决当下问题时汲取传承,更需要面对新情况加以创新。要高扬民主的旗帜,大力推进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认真分析不同社会群体的具体利益诉求,汇集社会的智慧,在提供公平的发展前提基础上,逐步消除羁绊他们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各种束缚,激发社会的活力。要使每个社会群体始终感受到有制度保障的公平正义,发展带来的可期待的希望,这样他们才会与执政党同心同德,在中国这条远航的大船上划桨扬帆。

剔除“假改革”“反改革”

第三,要言出必行。钉钉子,既然有了目标,就要持之以恒,才能钉深钉牢。深化改革,关键在于行动。中国有“人人心中有杆秤”、“公道自在人心”的说法。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也多次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各地各部门不能只将改革喊在口里,放在纸上。现在要做的是,对各种各样的改革方案、政策措施进行全面梳理,剔除掺杂其中的维护既得利益的“假改革”,清理其中的“反改革”,按照两个“百年目标”,按照中央的要求,形成清晰明确的改革方案和政策措施清单,然后逐项落实,责任到具体部门和领导人,使他们不仅成为真正的改革者,还要成为改革接力棒的传递者,这样才能交给人民一份满意的答卷。

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七大闭幕式的讲话中引用了“愚公移山”的寓言,激励全党要有一代接一代的艰苦奋斗精神,这样才能感动人民群众,搬走横亘在前进道路上的大山。在这个全社会热议改革、期盼改革的时期,全党上下不仅要继续发扬愚公精神,提高理想境界,也要发扬“钉钉子精神”,着眼具体微观,这样才能使各个领域的改革真正深入持续下去。

(作者为中央编译局全球治理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