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高等教育迈入大众化阶段,高校如何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大学不仅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高校自身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新形势下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举措。尊重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破解高校改革发展稳定难题,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是摆在高校党委面前的紧迫任务。
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的生命线。“办什么样的高等学校,怎样办好高等学校”这是办好人民满意大学的根本问题,也是高等教育激烈竞争态势下高校面临的巨大难题。内涵式发展,是实现高校发展的内容和实质,这个内容和实质就是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始终贯穿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必须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必须牢牢把握培养人才、“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要培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艰苦奋斗孜孜不倦的进取精神以及可持续发展潜力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甘愿奉献的人才。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必须紧紧抓住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这一总体要求,在规模、质量、效益上下功夫,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必须紧紧抓住服务经济社会建设这一重要使命,不仅培养适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而且高度关注教学、科研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
密切联系群众,破解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难题。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必须紧紧抓住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这一关键环节。在高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就是要针对思想政治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等方面,不断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必须紧紧围绕突出教师主体地位,贴近教师,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推进民主决策、实行民主管理,让广大教职工以主人翁的精神,加入到学校建设发展之中,承载起党和国家对教师的期许和希望。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必须紧紧围绕凝聚力量,团结广大教师,激发教师的创造力,增强事业发展的软实力。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就要了解教师与学生工作学习生活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着力改善师生工作学习生活条件,为教师服务于学校发展,全身心投入教学、科研和管理减轻后顾之忧;要了解教师的专业和科研兴趣,依据学校总体建设规划,组建学科专业团队,不断提升教师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增强教师队伍的核心竞争力;要满足教师继续深造和培训的需求,加大教师队伍培养培训力度,为教师队伍成长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建立群众工作长效机制是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切实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做到“教育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管理以服务为本”。必须依靠科学合理的制度和机制,把尊重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努力实现群众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是以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首要目标。科学决策是保证内涵式发展的前提,因为做什么决策,怎样决策,关系到广大教师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学校发展规划的科学性。科学决策长效机制应当包括民主决策机制、民主监督机制、决策评估机制。民主决策机制包含,建立健全调查研究机制,完善教师参与决策机制;建立教师意见反映机制,开通反映意见通道;建立健全直接联系教师机制。民主监督机制包含,建立健全服务教师公开承诺机制;建立健全意见督促办理机制,督查室既要督办中心提交的重大事项,还要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民意督办事项,督办结果及时汇报并予以通报;建立“民意办理监督员”聘请机制,从党外人士、离退休老干部和教师中聘请一批作风正派、办事公道、责任心强的同志,通过抽查督办、质询建议、民意测评和点评通报等形式,监督各单位办理群众意见建议的落实情况。决策评估机制就是把依靠教师实现科学决策纳入干部工作实绩考核为目标,逐步健全以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决策能力为内容、以教师参与为主体、以教师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多种评价形式为手段的评价机制,建立多元化的评估主体,以教师满意不满意作为最终衡量标准,还可利用媒体网络进行评估;要设计科学化的评估内容,评估内容的设置要尽量全面防止以偏概全,评估不仅要看客观条件也要看主体的主观努力程度,不仅要看具体过程也要看最终结果,真正体现以内涵式发展为标准的要求;要建立制度化的评估程序,建立评估标准、评估过程和评估结果公开制度,做到评估全过程公开,坚决杜绝暗箱操作。(顾昭明 作者为山西医科大学纪委书记、教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