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福林等学者解读三中全会公报(11)

迟福林等学者解读三中全会公报(11)

全会提出,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需求。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解读

北大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言:今后惩防腐败体系工作规划有望强化“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更细化的反腐措施有可能在明年年初的中纪委全会上释放。此外,巡视和派驻制度也会进一步细化。

有人顾虑群众路线是不是一场运动一阵风,公报提出“改进作风常态化”意味着作风建设将持续下去。

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教授张希贤:反腐内容是三中全会公报的一个亮点,这也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让人民监督权力”是反腐中一项重要的原则,监督有多种形式,包括人大监督、群众来信来访监督、网络监督等等。

监督应该制度化和法制化,国家应该保证公民享有监督权力的多种实践途径。

解读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阮宗泽:这次决定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是中国国安体制机制的一个重大举措,而且是一个创新性的举措,也标志着中国的外交将进一步发力。

它的作用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要提升或是提高这个决策的效率,现在的中国外交可以说是千头万绪,但要有一个好的协调机制,这个国安会就将承担这样一个作用。第二,现在我们的决策机制中,特别需要有这么一个中间环节,这个环节可以减少条条框框。通过这样一个国安体制,可以把我们决策的效率最大化,以应对更加复杂的外交。

军事专家宋忠平:将来国防建设和国家安全重大问题会通过国家安全委员会来议事讨论,这实际上是我国高层的一个议事机构。以前只是国家安全领导小组,现在通过委员会的方式把它固定下来,今后凡是涉及国家的重大安全都要通过国家安全委员会来设定。

中国面临的国家安全和国际安全形势越来越复杂,我们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由它来统筹安排今后如何维护国家安全,海疆安全,这是一个对外展现国家安全的概念。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近年来,中国遇见的国家安全方面的任务和挑战更加多样化和复杂,需要一个国家安全委员会这样的机构来协调和统一。实际上,在中国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方案,并非第一次提出。过去中国确实曾经尝试建立类似的机构,但是紧迫性不够。

如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反映了中国国力迅速增长的同时,在对外战略、对外政策、安全方面的挑战日益复杂和多样化,更加需要类似国家安全委员会这样能够集中高层权力,同时协调各个有关部门的机构。建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有利于提高国家安全战略和政策的效率。

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全会提出,紧紧围绕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着力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创新发展军事理论,加强军事战略指导,完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要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推进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