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多元社会思潮对主流意识形态冲击引发民意散化
在告别传统社会依凭暴力的专制政治后,执政党合法性的凭据不再是强权,而是需要社会成员接受其意识形态,塑造社会成员的意识形态认同。“一个社会集团的霸权地位表现在两个方面,即‘统治’和‘智识与道德的领导权’。一个社会集团统治着它往往会‘清除’或者甚至以武力来制服的敌对集团,他领导着同类的和结盟的集团。一个社会集团能够也必须在赢得政权之前开始行使‘领导权’(这就是赢得政权的首要条件之一);当它行使权力的时候就最终成了统治者,但它即使是牢牢地掌握住了权力,也必须继续以往的‘领导’。”[17]社会现代化过程中,执政党的执政合法性资源从根本意义上说不再是诉求于单一化的经济增长,人们是否信赖执政党、尊重它的执政地位,取决于执政党是否取得意识形态上的领导权。
在当下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化达到空前的程度,利益主体日渐多元化,不断涌现新的社会组织、社会群体以及社会阶层。与之相伴的是,我国的思想文化领域出现多元化局面。不同的社会主体有着自身的利益凭据和价值立场,并出现多元社会思潮丛生的景状,社会公共领域成为不同思想潮流、价值观念“百舸争流”的场域。它所带来的后果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争斗更加激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地位遭到挑战。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以更加复杂、隐性的方式渗透至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西方自由主义意识形态所隐含的和平演变图谋一直未有停止。“我国意识形态领域这种指导思想的一元性和文化观念、价值取向的多样性并存的现实,给我们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提出了挑战。”[18]以意识形态宣传为重心的思想文化领域将会出现弱化景象,形成主阵地“失守”、主战线“失利”以及主力军“涣散”的局面[19],进而导致人民群众对党的认同基础出现动摇。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价值观领域出现了空前的迷失与迷茫,传统的凋敝、自由主义的侵袭、“三俗”文化的滥觞让执政党所推行的主流价值观推行一度陷入尴尬与无奈的境地,这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执政党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力与认同度。由于人们的价值选择出现多样化,人们思想观念、价值观领域中容易出现混乱与盲从,加上由于社会分化所引起的“思想空场”的出现,执政党所宣扬的主流意识形态并未能有效地传达至人民群众心中。人民群众在思想领域未能实现对执政党足够的认同,必然造成对于执政党的不信任。党群关系的维护需要足够深厚的心理基础,只有取得人民群众真正认同和信赖,执政党才能够实现党群关系的和谐。
三、党群关系的现代性超越之路
在当下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党群关系既在这一现代性境遇中展开,又在开展中遭遇着现代性所引发的种种问题的冲击。显然,党群关系的现代性遭遇不是某一局部、某一表层而言的,即是说党群关系的现代性遭遇是一个全面的、深层次的问题。因此,如何积极、科学、有效地应对党群关系的这场现代性遭遇战,从而使党群关系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而得以永葆生机与活力,是我们不得不加以严肃思考的问题。我们以为,在党群关系的建构与完善中,执政党自身建设是关键,民生建设是着力点,意识形态建设是精神枢纽。
第一,立足执政党自身建设,以政党转型牵动党群关系转型
尽管党群关系是一项关系性的范畴,但执政党自身建设构成党群关系的关键因素。邓小平曾说过,“办好我们国家的事情,关键在于我们党”。执政党执政能力如何、对待群众态度与做法如何,都深层次地影响着党群关系的稳定与和谐。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选择的结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其光荣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奋斗的目标。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之所以能够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和谐关系,取得中国革命、建设以及改革的伟大胜利,就在于我们党能够牢牢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
随着时代主题的改变以及党的历史使命的变迁,中国共产党正在经历着由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型。与之相伴的是,党所面对的历史使命、时代责任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果说作为革命党的中国共产党是要完成中国革命胜利的历史任务,那么,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任务是要带领全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由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这一转型,意味着党群关系的模式也将发生改变。群众将成为执政党获至合法性的社会基础与有效执政的力量源泉。党与人民群众之间关系将发生着根本性的价值转向,是否体现出对人民主体性的尊重、对于人民群众利益的高度重视,成为评判现代党群关系的重要标尺。
在新时期,践行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实现党群关系的深刻转变,进一步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情感联系,需要以政党建设助推党群关系转型。首先,执政党自身需要廉政自律。对于党内腐败问题,应防止执政党内部发生“病变”,必须进行坚决抵制。每一个共产党人必须始终秉持“公仆”意识,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避免站在人民群众的对立面思考问题。其次,创新新时期“群众路线”并赋予其崭新的时代意义。“群众路线”是中国革命、建设以及改革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执政党永葆生机的力量源泉之一。执政党需要依据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新的社会情势、党的历史使命创新“群众路线”,对之作出新的解读。最后,执政党需要改变单一、片面的发展,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所体现的以人为本理念,就是将人尤其是人民群众作为发展主体,参与发展进程,共建发展伟业,共享发展成果。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