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许正中: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大理论和战略突破(4)

三、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内容和重大措施

第三个方面,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的内容和重大的举措。我从经济开始逐条梳理,当然我还是会有重点的谈一些具体问题,不可能每一条都点到。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要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度和监管不到位的问题,这就是我们过去说的缺位、越位、错位的问题,这次在理论上和文件上第一次彻底解决了,哪些是政府干的,哪些不是政府干的。

第二,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强调了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

还有一个,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特别是提出整合科技规划和资源,完善政府对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的支持机制。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法院。打破行政主导和部门分割,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评价成果的机制。发展技术市场,健全技术转移机制,改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条件,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创新商业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这一次三中全会反复强调,我们要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攀升,这个不一样,过去我们没有这样。

在宏观调控方面,这一次也有很大的不同,首先,健全以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为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的宏观调控体系,计划手段不提,但是我们这个是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我们的战略包括主体功能区,主体功能区给我们赋予什么任务,是优化开发区,优化开发区是要跟国际直接竞争,参与竞争,而且还不能败,要有引领作用。推进宏观调控目标制定和政策手段运用机制化,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产业、价格等政策手段协调配合,提高相机抉择水平,增强宏观调控前瞻性、针对性、协同性。特别是说宏观调控的结果是什么呢?形成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机制,推动国际经济治理结构完善。

第一次提出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这是过去没有的,怎么来发展,也要给你考核,也要用指标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产能过剩、科技创新、安全生产、新增债务等指标的权重,更加重视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状况。也第一次提出了,要加快建立国家统一的经济核算制度,编制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建立全社会房产、信用等基础数据统一平台,推进部门信息共享,这是很重要的。给我感觉,在历届党的文件里,这一次写的最细,过去只提目标、只提任务,现在不仅提措施,而且还提办法,给指出方法,不要小看方法,我记得毛主席有一次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一个外国记者问他,你在延安这些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他当时说我想到了两个字,就是“方法”,不要以为方法简单,毛主席就是利用方法解决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如何解放全中国的。

强调政府职能的过程,要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实际上咱们国家的技术研究局、科技部、财政部很多部门都开始制定公共服务标准。加强市场活动监管,加强各类公共服务提供。加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职责和能力,加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我记得有一个很重要的经济学家叫斯蒂格利茨,多次来过中国,他说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两件大事,一个是美国的高科技,另一个是中国的城市化,但是他又说了另一句话,政府职能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但是在如何提供公共产品方面,市场的力量、市场的效率要比政府高得多。同样一个人说的话,政府要干的事,政府义不容辞,但是政府如何干,也要通过市场。

这一次明确说,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实际提供的是普遍服务,什么叫普通服务?就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全覆盖。

在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方面,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用我的话讲就是统城筹乡,为什么?我们的立足点是城市。小平说了一句话,中国第一大问题是管理问题,但小平说中国面临的第二个问题是农业问题,我们农业问题出在以粮为纲上,农业改革的出路在于规模化经营,当然这是一个更加持久、更加艰巨、更加困难的问题。后面他又补充了,说这个问题现在不解决,回过头来一百年、二百年以后还得回来解决。我们的党中央对这个问题有清醒的认识,决不推卸历史责任,勇担历史责任,谋划城乡统筹,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互惠,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的进程,共享现代化的成果,这是经济类的我点到几个。

我们来看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这里边第一次提出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将来反腐败关键在于,首先要有岗责体系,第二,要有权力作业指导书,最后得有责任追究体系,没有这三个体系将来都是一种空话。坚决改进作风常态化的制度,看这次的“八不准”多好,当然也有规避的地方,但是现在还在继续抓,这是一个常态化的过程。

在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我们要创新我们的文化,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另一方面,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什么叫公共服务?博物馆,图书馆,这样的体系。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育文化非营利组织。最后提高文化开放水平,你看维也纳这些音乐厅,现在80%基本上被中国文化垄断了,这就是中国文化走出去,中国文化不是没有新的,就是我们必须得有创新的中国文化走出去。

在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方面,首先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根据研究,哈佛大学的一个教授多受一年教育,他的终身总收入就提高8%,一个团队,比如说以城市为单元或者以国家为单元,整个群体里的人都增加一年的学习,总收入就增加37%。根据我个人的研究,一个人一生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名望跟三件事相关,第一件事是受教育的年限,第二件事是搬迁的次数,第三件事就是转换职业的次数。第二,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中国第一大问题就是就业,大学每年招生700万,还有300万自费生,每年1000万大学生都是社会精英,精英是会出主意的,一个人在好的地方出的是好主意,他要失业的生活他出什么主意你们都清楚了。我们现在每年有2000万农民工,再加上有四五百万转业军人需要就业,这些人会打仗。像这三股力量要结合在一起还了得了,一部分人会打仗,一部分人会出主意,一部分人敢冒险。但是这次三中全会把这个问题解决了,鼓励创业,让大学生去创业,一个人创业就解决9到13个人的就业,这样1000万大学生,有多少?需要1个亿,还有很多方法,转业军人可以一个人直接管理20人,5000万呢?500万呢?50万人能管多少呢?所以这次中央就是充分发挥了党的智慧,把社会资源从控制转向了激励,走创业型经济。第三,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我们前三十五年过多出现以政府和企业为主,现在强调个人,不仅要强国,还要富民。第四,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第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鼓励社会办医,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社会资金可直接投向资源稀缺及满足多元需求服务领域,多种形式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允许医师多点执业,允许民办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这是在社会治理方面一个重大的突破,习总书记说了,不能犯颠覆性错误,这句话提得很高,要提前谋划,提前疏导,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同时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而且要建立公共安全体系。

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有四点。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发展环保市场,推行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行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最后一点,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健全军费管理制度,建立需求牵引规划、规划主导资源配置机制。

紧紧围绕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着力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创新发展军事理论,加强军事战略指导,完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习总书记指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也是社会的需要。上一次一个联合国副秘书长和我们谈的时候说,他对中国很感兴趣,中国现在已经成为维护世界和平最重要的力量,为什么?我们派出去的维和部队全世界人数第一多,这是很重要的。深化预算管理、集中收付、物资采购和军人医疗、保险、住房保障等制度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引导优势民营企业进入军品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过去这是试点,这次变成了一个制度。改革和完善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的政策制度。拓展军队保障社会化领域。

总的来说,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今天从三个方面给大家汇报了一下我对三中全会精神的初步感想,讲得不到的地方,甚至有的地方是错误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杨婧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