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周立: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机遇——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2)

二、城乡一体化与新型城镇化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一)城乡一体化与新型城镇化的概念与内涵

我们今天探讨的主要问题是城乡一体化与新型的城镇化,新型的城镇化的按照现在的制度理解,不是照抄运动,摊大饼似的建设,而是着眼于人的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的核心也是人的一体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也是人的一体化。人的一体化不是建筑一个模样,不是说着眼于城乡建筑的模样,而是着眼于城乡一视同仁的同等的国民待遇,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等等,所以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应该是城乡一体化的核心。以我们做的报告为案例,来说明我们在二元结构下,我们走的道路可能是就地城镇化。这个报告论述的是城乡一体化不是消灭农村、农民,不是把农民连根拔起,而是着眼于中国未来百年内都要面临城乡二元结构会长期存在的基本事实,探讨了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镇、乡镇、村镇,这样的城市生态的合理可持续的布局,以及实现就地城镇化适合的乡村,圆和谐乡村、美丽乡村、把根留住的美丽中国梦。

(二)中国城乡一体化与新型城镇化的现状(中国农村人口现状)

问题产生于一个讨论,农村即将消失吗?这是一本书,《农民的终结》,法国人写的,围绕着这个争论,全球范围内都在展开,所以法国孟德拉斯写了这本书,他认为是小农被终结,并非农业或者乡村生活的终结。美国有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叫舒尔茨,1964年他写了一本《改造传统农业》,他认为小规模的农业也会消失。我们国内的中国社科院的一个学者李培林也写了一本书,叫《村落的终结》,他探讨的是都市里的村庄,城中村,一个又一个村庄走向终结,所以围绕着农业、农村和农民即将消失,展开了很多的争论。我们的答案是农村不会消失,因为二元结构将长期存在。到2050年,中国的人口是15亿,一位人口学家在他测算的各种各样的表格中提供了生育政策不变,调整的低方案、中方案、次高方案和高方案。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中等方案,因为新一届的全会已经宣布了要放开生单独二胎,所以中等方案可以采用,这种情况下,中国到2050年,14.9亿到15.3亿不等。就是说15亿人可能是2050年中国的基本事实。依照目前乐观的进程,我们城镇化里每年都得增加一个百分点,乐观估计,到2030年中国的城镇化率70%。进一步估计,2050年的中等方案达到80%,我们可以模拟一下,哪怕到2050年,我们在座各位可能要么已经不在人世,要么年纪也垂垂老矣,我们有生之年可以看到,城镇化的模拟规模大体会有这样的情况,保守的估计如果是70%的城镇化率,仍然有4.5亿生活在农村,相当于一个美国(3.09亿)加上日本(1.29亿)再加上加拿大(0.35亿),相当于三个大国还在农村里生活,他们不存在吗?所以,不能够说农村不存在.如果按照中等的方案模拟,就是城镇化率达到80%,仍然有3亿人口在农村,像美国.如果达到90%,还有1.5亿生活在农村,已经相当于一个日本加一个澳大利亚。

(三)中国城乡一体化与新型城镇化的未来发展

我们通过这样的模拟可以知道,农村在我们的有生之年会继续保留,大量的农村人口仍然存在,对于中国来说这是一个基本的事实,我们不能说因为要走向城乡一体化,就否认农村还有居民存在就不去建设,就不让它有一个安定的基本的生活,即使到2100年,我相信我们各位都不在了,中国仍然是一个小农经济,无法摆脱这个命运。为什么?

2100年,中国的人口会降下来,按照现在的方案会回到13亿,这时候印度已经超过中国,成为第一人口大国。那时候即使是达到95%的城镇化率,这是日本的水平,即使不考虑能源、地理、水、光、热等条件,也仍然有6500万人在农村以农为业,就是5%的人口。5%的人口耕地面积是多少?即使保持住18亿亩这个红线没有动摇,人均耕地也只有27.7亩,这是什么概念?是美国的当前的劳均耕地的六十七分之一。很多人把中国的农业以美国为样本,做一个美国梦,不是中国梦,这是有问题的。因为我算过中国和美国当前的劳均的差异是357倍,就是人家一块地一个人生活,咱们300多个人生活,所以美国农业永远不是中国农业要学习的样板,我们需要认识到,中国要发展来来的道路一定是中国式道路决不是美国式道路,农业更加是,资源条件就已经决定了。

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没考虑另外一个规律的出现,就是逆城市化规律。我会介绍国际和国内的潮流,如果考虑这个因素,那么未来3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虽然他不以农为业,但是他生活在农村。如果是这样的情况,在2100年,中国仍然有1.9亿人口会在农村生活,就相当于一个美国加两个韩国。所以我们会说,2100年,中国仍然是一个小农经济的国家,这是必须正视的,所以我们绕不开二元结构,绕不开城市和乡村同时并存的状况。

责任编辑:周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