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数千男师生验DNA该反思些什么?(3)

【案例】数千男师生验DNA该反思些什么?(3)

因为成本,英国放弃提高破案率的技术,美国直接向犯罪人索要侦查费用

2010年,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Universityof Huddersfield)调查心理学研究中心的David Canter教授研发了一套能够将盗窃案破案率提高达10%-20%的计算机系统。不过时值经济危机,当时减少警方的开销,才是英国政府关注的重点。因此,在Canter教授信心满满的准备推广系统的时候,却被时任伦敦市长Boris Johnson拒绝了,原因就是Canter教授开发的系统和英国警方老旧的计算机设备难以兼容,而出于成本考虑,英国警方短时间内又难以更新计算机系统,只得放弃。

对一些耗时久或者经济案件,美国和中国香港政府则会要求犯罪人支付调查费用。2011年曾轰动一时的美国“杀女案”主角凯西·安东尼就被判必须为调查她两岁大女儿的死亡支付10万美元。因为虽在当年7月她已经被无罪释放,但她被裁定曾四次对执法部门撒谎。对凯西女儿之死的调查耗尽了人力财力,执法成本缺口高达50多万美元。

2009年11月,当时香港最大一起操纵股价案作出司法宣判。而根据香港的《证券与期货条例》,涉案4名被告除了面临2年到4年的监禁,由于香港证监会为此案花费逾百万港元调查费,4名被告还要各自向香港证监会支付28.84万港元调查费。

在总预算受限的情况下,集中投入可能影响整体效益

由于人均警力低,再加之资源倾斜严重,非“大案、要案”的侦破就被挤压

目前发达国家警察与人口的平均比率是万分之三十五,而中国则只有万分之十三。在城市,警力与城市人口的比例西方国家平均是l:300,而我国一些地方只有1:1250。此外,由于公安机关机构设置臃肿,真正用于侦查破案的警力往往只占全局总警力的10%左右。再加之前面说到的资源向“大案、要案”倾斜严重,很多案件就都被以“侦破成本高”、“警力不足”等理由搪塞。

根据国家“七五”社科规划重点项目《中国现阶段犯罪问题研究》公安部课题组的调查结果显示,犯罪明数(立案数)最多只占实际发生的1/3;其中杀人、强奸、爆炸、涉枪等严重侵犯人身、公共安全案件隐案较少,明数约占90%;盗窃非机动车、扒窃等侵犯财产犯罪案件立案数量往往只占接报案件数的10%。

还有一份对2001-2009年《中国法律年鉴》中的犯罪统计数据的分析显示,21世纪以来侵财犯罪仍居于各类犯罪之首。2000-2008年,盗窃、抢劫、诈骗案件数之和基本都在80%左右,且一直保持在高位,而伤人,命案等案件不足2成。所以,实际上,在刑事案件中更普遍,更容易影响每个人生活部分是侵财犯罪,但这部分侦破工作所需的资源就被“大案、要案”挤压掉了。

“不计成本”的侦查对改善治安的整体效益也不显著,还会挤压预防犯罪等领域的投入

与“不计成本”的投入侦破相反,欧美的最新经验表明,在警务工作预算紧缩的情况下,将更多资源投入到预防犯罪,而不是“不计成本”的破案上效果更好。《经济学人》就分析了近十年欧美主要国家的犯罪率,并认为犯罪率下降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功于由“侦破警务”向“前瞻警务”的转变。而《纽约时报》也通过对全美首先引入“犯罪预报”体系的美国加州圣克鲁斯市警察局的采访发现,通过合理的安排资源去预防犯罪,可以在预算紧张的情况下,更有效的打击犯罪。

“严打”就是一个“不计成本”侦破,反倒收效并不如意的典型。由于“严打”期间,刑罚和罪名不匹配,往往罚大于罪,这也使得与之配套的侦破工作也因此投入了过多的成本。在当时,全村甚至全县动员去侦查偷窃案件的案例也很常见。云南省原公安厅厅长江普生就曾在公安部主办的《公安研究》上发文反思:综观20多年“严打整治”斗争的历程,出现了这样一个怪圈,发案、破案、抓人;发案多、破案多、抓人多;发案更多、破案更多、抓人更多。

而由于“不计成本”的投入,效果再不如意,期待和结果的反差也使得很多警务人员承受了很大压力,这一因素也间接的促进了冤假错案的发生。

经济学家罗斯巴德曾说过:“每种法律体系都需要某种为社会同意的截止点(cutoff point),司法程序到此结束。”套用这句话,实际上,对罪案的侦破所投入的成本,也需要一个社会所同意的限制点。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