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党员干部应避免做“墙上苇、山间笋”

[求是]党员干部应避免做“墙上苇、山间笋”

核心提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主观思想一定要和客观实际相符合,避免脱离实际的胡思乱想。”对于今天的党员干部来讲,在改革的大背景下,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更要脚踏实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避免做“墙上苇,山间笋”。

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主观思想一定要和客观实际相符合,避免脱离实际的胡思乱想。毛主席在《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中对党内主观主义错误进行了批判,他说这类人就像“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对于今天的党员干部来讲,在改革的大背景下,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更要脚踏实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避免做“墙上苇,山间笋”。

不做墙上芦苇,要有青松气质。墙上芦苇因为根底浅,所以头重脚轻;生长在悬崖峭壁上的青松,因为把根深深扎进土壤,所以傲然屹立。部分党员干部长期坐在办公室里 “拍脑袋”做决策、想问题,以主观臆断代替调查研究,最终也是不切实际。刚刚结束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不仅吹响了新一轮改革的号角,也从工作方法上给广大党员干部以教育。作为全会决议起草小组的组长,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深入广东、河北、湖北等地区调查研究,他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既深入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又了解贫困地区最真实面,决议起草小组在充分调研和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完成了起草工作。因此这份决议具有很强的指导价值。这也启示我们的党员干部:任何决策的制定不是凭空想象,而是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的,就像岩石上的青松一样,把根深深扎进土壤,才能经受风吹雨打,同时吸取更多的养分。党员干部只有坚持走群众路线,多下基层、多听群众意见才能获得更多地智力支持;得到群众的拥护,党的事业的根基才会稳固。

不做墙上芦苇,要有红梅品格。部分党员干部立场不坚定就像墙上芦苇风吹两边倒,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没有经得起“糖衣炮弹”的袭击,从而走向堕落的边缘,滑向罪恶的深渊,成为人民和历史的罪人。党员干部应该要有红梅红梅凌寒独自开放的品格。一是坚守理想信念,为官做人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即使环境恶劣也要坚守为人处世的底线,不为权、利所动,坚守信念不动摇,咬定青山不放松。二是炼就铮铮铁骨,“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党员干部要有为民说话的底气和惩恶扬善的正气,“任尔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这才是共产党人的本色。三是保持清正廉洁,梅花是高洁的象征,党员干部也应像梅花一样,清白做人、清廉做事,增强抵御腐败的能力,自觉维护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不做山间竹笋,要有黄牛风范。山间竹笋嘴尖皮厚,是那些只说不做的人的真实写照。这类人凡事靠磨嘴皮,说话“假、大、空”,说一套做一套,在领导面前阿谀奉承、尽力表功,对待群众脸难看、话难听。纸上谈兵人人都会,但缺乏实干任何想法都是不结果实的花。党员干部要有老黄牛的精神——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干工作。一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党员干部工作的立足点和归宿点应该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要加强工作的积极性,“等、靠、要”的慵懒思想往往是推进工作的最大阻力,改革的步伐也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我们的党员干部带领人民群众勇敢尝试、大胆开拓。三要发扬奉献精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像老黄牛一样在自己的天地里默默耕耘,不计较个人得失,功过是非由他人评说。同时也应看到,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永远不会停步,“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已成为社会共识。

不做山间竹笋,要有泥沙精神。山间竹笋腹中空空,正如有些人缺乏知识,言之无物;泥沙的重要特性就是沉淀,在长时间的累积中成为山峰、成为高塔。因此,党员干部要有泥沙精神,在工作生活中一方面不断加强理论修养,“腹有诗书气自华”,坚持学习提高,把自身的“厚度”积累起来,从而用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来认识事物、指导实践;另一方面在解决问题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一次次的实践中不断深化认识、丰富阅历,把工作的“广度”积累起来,从而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墙上芦苇、山间竹笋”似的人将在改革浪潮中渐行渐远。个人的进步离不开实实在在的奋斗,社会的发展缺不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党员干部必须以时不待我的紧迫感和只争朝夕的实干精神为早日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

(作者单位:重庆市梁平县紫照乡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