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侨务公共外交的兴起(3)

中国侨务公共外交的兴起(3)

核心提示:侨务公共外交是一柄双刃剑,将背景复杂、身份各异的海外华人华侨纳入侨务公共外交队伍,必然会引发各种各样的外交问题。其中,既有大量侨民卷入外交事务后对原有侨务外交体制和机制的冲击,也有侨民被赋予外交职能后自行其是和四面出击的无政府状态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既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又需要加强基层设计, 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构建官民并举、统筹协调的侨务公共外交体系。

四、前景与潜力

经过30 年的持续发展, 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中国发展已经日益紧密与整个世界联系起来,这开辟了侨务工作新的发展空间。为适应此种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中国梦”的思想,将“中国梦”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 成为新时期中国治国方略的核心理念。习近平在多个场合从不同角度阐述“中国梦”的内涵,强调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要实现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40]“中国梦”的提出更为侨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侨务不仅是中国公共外交的重要形式,更是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实现“中国梦”将推动中国外交社会化趋势,侨民外交日益成为中国侨务外交的主导力量

进入21 世纪以来,外交社会化成为世界外交发展的潮流。国际外交学界的兴趣越来越多地集中到外交的人类学维度[41]、政治经济学维度[42]、外交的私有化[43]、次国家外交[44]、新公共外交[36]、欧洲外交实践的转型[45]、非政府组织和名人外交的影响[46]等问题上,外交学界正在慢慢认可外交内涵和外延的扩大趋势,已经有一大批学者开始质疑外交的前提假设,逐步赋予一些传统上不被视作外交的事务以外交内涵, 赋予地方政府、企业、媒体、网络等行为体以外交职能。[47]近年来,一些非国家行为体比如利益集团、社会运动甚至个人都被视作“国际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外交看作是这些社会行为体的实践活动,[48]甚至有学者明确提出了“非传统外交”和“社会外交”,以拓展对外交的理解。[49]因此,只要侨务全球化和外交社会化的趋势不发生逆转,侨务公共外交就会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超过13 亿人口的超大规模社会来说,当前的侨务公共外交仍然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台海两岸关系、特殊的历史和现实因素以及面临的复杂国际环境等障碍,[12]甚至存在着外部环境制约、国内舆论影响以及传播方式等诸多难题,[11]但从长远来看,随着中国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必然为中国开展侨务公共外交提供了强劲的动力,依靠侨民和服务侨民的侨民外交日益成为中国侨务外交的主导力量。

长期以来,侨务工作更偏重为国家利益特别是国内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争取和实现国家统一服务,在开展对海外华侨和归侨侨眷的工作,对充分发挥侨务的外交潜能重视不够,大大限制了侨务工作外交能量的释放。“中国梦”的提出,使得侨务外交的目标发生了变化,侨务外交不仅要为国家利益服务,更要服务于民族大义,服务于人民幸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50]以往中国外交更多通过为国服务间接地为民服务,“中国梦”则要求中国外交要逐步建立起直接为民服务的桥梁,特别是在中国企业和民众走出去的洪流中,增强为民服务能力不仅必要,而且十分紧迫。尤其是在领事保护、危机管理、海外救助等领域,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服务需求,中国外交已经呈现“能力危机”。所有这一切均要求中国外交增强为民服务能力,千方百计为民众提供外交服务,为人民幸福提供强有力的外交支持。“中国梦”要求中国外交树立“外交为民”理念,想人民之所思,急人民之所难,谋人民之所求,依靠国家日益强大的外交资源,为人民幸福开辟出一条新的外交发展道路。

首先,要“依靠侨民”,充分调动广大华人华侨服务国家外交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广大华侨华人虽然客居他乡,但与中国血脉相连,历来有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是向世界解释和宣传中国最好的“民间大使”,也是中国了解外部世界的重要渠道和发展国际民间友好事业的重要促进力量。因此,依靠侨民,搭建中国理解世界和世界理解中国的桥梁,是侨务公共外交的重要内容。毛里求斯驻华大使钟律芳、文莱驻华大使张慈祥、新加坡驻华大使陈燮荣等都是华人,这些华人由于本身通晓或者了解中华文化,与中国打交道驾轻就熟,往往能够以最有效的方式向所在国人民传播中国的各种情况,帮助他们了解中国。[51]他们为所在国政府发展对华关系建言献策、增信释疑,为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做出了重要贡献。[52]要鼓励更多的华人华侨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为中国更好理解世界和世界更好理解中国做贡献。在新时期,要积极探索侨民参与外交的新渠道, 一方面,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 赋予智库、大学、媒体、企业、社会组织乃至网络以适当的外交职能,引导海外华人华侨通过国际交流和项目合作参与到侨务公共外交中来,为中国侨务公共外交贡献力量; 另一方面, 也要广辟蹊径,搭建平台,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经济社会文化活动,吸引和鼓励海外华人华侨参与进来,逐步确立一系列系统完备的参与规范和游戏规则。

其次,要“为了侨民”,不断增强服务华侨华人的能力和水平。要善于将侨务公共外交与广大华侨华人的多样化需求结合起来,在领事服务、投资服务、经贸服务、文化服务、教育服务等领域创新经验。要推动侨务公共外交“走进来”,组织各地开展侨务走进中国家庭、走进学校、农村、军营,鼓励同龄人之间的结对子、交流交友,在交往中建立海外华人华侨与国内社会的紧密联系,积极参与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国家统一大业。同时,要积极推动侨务工作“ 走出去”,与海外华侨华人社团、华文媒体、华人社区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共同举办经贸论坛、文化交流、社会对话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实现侨务公共外交与海外侨民事务无缝对接,支持海外侨民组织在推动外交关系、服务当地需求、开展社会服务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此外,还应切实加强海外侨民合法权益保护,倡导建立海外侨民档案、侨民绿卡、侨务信息服务网络, 将驻外领事馆与海外华侨华人权益保护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华侨华人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力和水平。特别是针对一些海外“排华”、“歧侨”、“不公平竞争”等问题,要联合外交、侨务、外贸、外宣等诸多领域的资源,通过合法方式维护海外华侨华人的合法权利,增强华侨华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侨务公共外交将极大推动中国侨务外交更加立体化,立体外交成为中国侨务公共外交的基本形态

长期以来,中国侨务工作过于依赖政府,在外交主体上强调体制内的力量。在现有体制下,中国的侨务工作主要由所谓的“五侨”组成,即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致公党中央和中国侨联。[33]所有这些机构都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中央决定,各方去办”是中国侨务工作的主导运行机制。随着“中国梦”和“侨务公共外交”的提出,不仅使得侨务外交的目标立体化了,侨务外交主体也立体化了,由中央统一领导,党政军民商学媒各方共同参与的立体外交成为中国侨务公共外交的基本形态。同时,“中国梦” 拓展了侨务工作的空间,为满足“中国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多重目标,侨务外交必须同各种侨民群体发展关系,既要维护和巩固好老侨的关系,也要拓展和加强同新侨的关系;既要开展对华人华侨的外交关系,也要依靠华人华侨开展同其他国家民众的外交关系,既要同官方建立平等互信的外交关系,也要与非官方的各种政治实力建立顺畅的沟通关系,不管是执政还是在野,不管是正统派还是反对派,侨务公共外交均需要与之建立顺畅的沟通渠道,基于相互尊重和互利共赢的原则,发展合作伙伴关系。

首先,加强立体领导机制。要加强党管外交机制,确保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的侨民外交加强沟通,防止出现步调不一和节奏失调的问题。要在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的核心领导下,加强中央外事领导小组对侨务外交的领导。要建立中央外事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的侨务外交立体领导机制,制定《侨务公共外交工作规范》及其实施细则,作为中央指导侨务公共外交的权威性文件。要建立严格的请示报告制度,各涉侨部门必须在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监督、政策反馈和评估等环节上严格遵守纪律,明确权限职责,确保不越界违规行事。尤其是社会团体和民间机构,在开展侨务公共外交时,必须获得明确授权,不得任意妄为,自行其是。

其次,加强统筹协调机制。目前,除了传统的“五侨”外,越来越多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组织都在开展侨务工作。要加强侨务公共外交协调,发挥国务院侨办作为侨务公共外交统筹枢纽的作用。要明确国侨办作为“五侨”的统筹中枢,明确国务院侨办主任应作为中国中央外事领导小组的当然成员,将侨务公共外交纳入中国外交体系中来。一方面,国侨办就公共外交事务在中央外事领导小组的框架内,加强与外交部、中联部、文化部、教育部、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等其他部委的协调与合作,共同服务于中国公共外交的总体战略目标。另一方面,国侨办也要扮演地方各级侨务机构和海外侨务机构和团体的沟通枢纽角色,努力打造覆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的立体外交机制,统筹协调各层次、各领域、各区域的侨务公共外交工作。

再次,加强社会参与机制。侨务公共外交要依靠政府,更要重视社会团体和民间机构等体制外组织。要积极探索与体制外组织建立联系的新思路和新机制,不能固守依靠政府机构体系组织侨民参与侨务外交的老办法,而是积极思考拓展社会组织体系以改善党的领导的新办法,营造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人民参与的侨务公共外交大棋局。要加强基层设计,建立与海内外侨务组织、媒体、社团、企业等组织的联系,通过设立基金、建立协会、举办活动等方式,搭建侨务公共外交舞台,引导广大侨务外围组织参与公共外交,将中国庞大的侨务资源转化为侨务公共外交的优势。

总之,侨务公共外交是一柄双刃剑,将背景复杂、身份各异的海外华人华侨纳入侨务公共外交队伍,必然会引发各种各样的外交问题。其中,既有大量侨民卷入外交事务后对原有侨务外交体制和机制的冲击,也有侨民被赋予外交职能后自行其是和四面出击的无政府状态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既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又需要加强基层设计, 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构建官民并举、统筹协调的侨务公共外交体系。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