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他人 奉献社会是最大幸福
“人们经常称我是老总,但我心里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人们通常把我们的企业称为民营企业,但我首先想到的是,企业不分公有民营,都有一份社会责任的担当。”
邹凌崇尚踏实做事,老实做人。在他看来,有能力帮助他人、回报社会是人生最大幸福。不管在哪里,遇到需要帮助的人,邹凌都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一次出差在机场,看到有人被盗身无分文,邹凌当场就把钱和手机送给了别人,连姓名都不留。员工病了,他跑前忙后请专家,花多少钱都不心疼。为帮助朋友找回失散多年的母亲,他不惜金钱和宝贵的时间……在邹凌看来,自己并不是在做“慈善”,而是用这种特殊的形式践行共产党员的职责。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邹凌从小就勇于担当,他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里,九岁那年母亲突然病逝,父亲受到突如其来的打击病倒了,家中还有80岁半瘫痪的奶奶,虽然当兵的哥哥、考上大学的姐姐也都争着要回来照顾这个家,但小邹凌勇敢地挑起家庭重担。为了照顾父亲和奶奶,小邹凌偷偷辍学了。是善良淳朴的乡亲们轮流帮忙做饭、洗衣,使小邹凌重新走进教室,是父老乡亲一个饽饽、一件衣服、一双鞋子这些实实在在的帮助,牵着他渡关过坎。从那时起,他就暗暗发誓,长大后一定要挣好多钱,给这些好人买好吃的、买最好的衣服。
这种人间真爱成了邹凌关于社会和人生的启蒙教育,流淌在他成长的时光里,使他坚强、健康、向上地成长。如今,邹凌的事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他的身份变了,生活富裕了,可他并没有忘记乡亲,没有忘记心中的承诺。邹凌说:“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得到过很多人的关心和帮助,我创办企业,秉承要回报社会的信念,我想把这种能力放大,再大……”
邹凌把扶危济困作为公司的一项制度,常年和一些困难家庭结成对子,随时提供无偿援助,帮助特困孩子读书就学,并让他们来公司进行社会实践。
2002年,邹凌积极响应天津青联发出支援西部教育的号召,第一个以天津民营企业家身份向陕西省贫困地区捐赠50台电脑。“非典”期间,向天津市海河医院捐款。2006年以来多次向大港慈善超市捐赠。2009年,向大港中塘镇遭受火灾的51户居民捐款。在大港开展的机关“结对帮扶”活动中,邹凌作为特殊“扶贫使者”承担起对中塘镇潮宗桥村的“结对帮扶”任务。从2004年开始,邹凌在民政部门的支持下,开展了以扶老、助残、助学、济困为扶贫目标的“蓝盾慈善行”活动,每年资助100个以上的困难家庭,把扶贫济困由企业内部推向社会。
不仅如此,邹凌还把大爱的种子撒出了国门。在赞比亚,邹凌多次深入偏僻部落慰问当地居民,捐赠资金和生活用品;他常去当地孤儿院,为那里的儿童送去学习用具、套服和食品;他为妇幼慈善社团和医院购买医疗设备和被褥;他出资为赞比亚东方省多个村镇打井,解决了困扰当地群众多年的饮水问题;他捐款为南方省的酋长部落修建历史博物馆,保护部落文化;他发起成立环保组织,保护面临被砍伐的千年古树和自然生态环境,所有这一切,都赢得了当地政府和民众的尊敬,班达总统接见邹凌时称赞他是“做得比说得好的人,为传承中赞传统友谊作出了新贡献”。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会见邹凌后,用中文为他写下了“社会公仆,合作先锋”的题词,肯定邹凌作出的努力与贡献。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