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党支部凝聚前行力量
1992年,他响应国家号召,毅然放弃了复转安置在政府部门的“铁饭碗”,下海经商开办企业。然而邹凌的下海经商却与旁人不同,从小受过生活磨难、得到过乡亲们救助的他,更深深懂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经历过军旅生活磨砺和机关工作锻炼的他,更懂得一名党员的责任和党组织的特殊优势。企业拓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于是,从1995年6月1日他创立天津大港蓝盾商贸有限公司(后更名为天津泰达蓝盾集团)之日起,就把当初在部队学到的“将支部建在连上”的经验移植过来,在蓝盾公司建立了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2005年成立党委,并任党委书记。若干年来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数百名,为非公企业发展探索出一条以党建促进发展的新路子。
走进泰达蓝盾集团,会发现很多岗位上都有党员。“企业发展到哪里,我们的支部就建到哪里。”泰达蓝盾集团党委专职副书记张福熙介绍,每当子公司成立前,集团首先摸底考察党员,采取“缺垫少补”的方法提前把党支部架子搭起来,公司开业之际便是支部成立之时,政企“双喜临门”。“在泰达蓝盾集团,重要任务在哪里执行,支部就会在哪里出现。”凡离开企业、离开党组织开展业务项目时,集团党委都有意识地选配党员骨干力量,及时成立临时党支部,“支部跟着项目走”。集团投资十多亿元在南港工业园区开工建设80万立方油库项目,就成立了投资方、项目代管方和监理方三方协同联合党支部,有力地协调和推动了项目的进展。目前,企业中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中的党员比例高达60%。
正是因为党组织的建立,对规范管理、凝聚人心、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一系列的偶然事件中,总是出现这样一个共性——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员的身影。2005年5月,兴实化工厂制冷系统发生氨气泄漏,厂党支部书记李志成用湿毛巾捂住嘴,冲过去关住了主阀门,阻止了继续泄露,避免了人员伤亡。2010年6月,华盛油库运油车发生意外火灾,现场3名党员带头冲上油罐车,冒着随时发生爆炸的危险,用防火布及时扑灭火点,避免了一场可能波及油罐区的恶性事故的发生。
作为一位企业家,一名共产党员,一个基层党组织的负责人,对困难职工,邹凌一直怀有深厚的感情。每当有人身患重病或遇到困难时,他总是尽最大努力出手相助。员工吴春玥刚进蓝盾公司不久,父亲就病故,母亲没有工作,家里四壁空空。邹凌亲自帮助她料理丧事,并在第一时间送去了两千元现金、棉大衣,安排了值护人员和车辆。后来还给她家中添置了彩电、微波炉等生活用品,是邹凌将她从精神崩溃的边缘拉了回来。员工崔昌利身患肺癌,因家庭困难想放弃治疗,邹凌得知后,一方面积极联系医院,找专家、买好药,另一方面安排崔昌利的妻子和儿子到公司工作,解决他的后顾之忧。
蓝盾集团企业文化部总监曹随说,邹凌对员工无微不至的关怀感染了大家,大家也自觉不自觉地向他学习,进而在公司内形成了浓厚的互帮互助氛围。每当同事有困难,大家都会自发捐款。
邹凌作为基层党组织的负责人,把作风建设作为突破口,并发挥“一把手”的示范带动作用,始终保持共产党员本色,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模范作用和人格魅力给员工树立榜样。作为集团的董事长,邹凌生活简朴,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不去娱乐场所……在他的带领下,泰达蓝盾集团党委先后被评为天津市“五个好企业党组织”、“先进党组织”,企业党委被市委组织部确定为“党建工作直接联系点”,有30多名党员在抗灾救灾中被评为优秀党员和先进个人,邹凌本人先后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天津市十大杰出青年、天津市劳动模范、“2010中华儿女年度人物”。作为一名有着26年党龄的新时期青年民营企业家,他把党的宗旨牢记心里,怀着对人民深沉的挚爱,奉献祖国,服务群众,以实际行动弘扬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忠诚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