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举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辅导报告会

环保部举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辅导报告会

12月2日,环境保护部在京举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辅导报告会,环境保护部党组书记、部长周生贤作报告。

报告会上,周生贤部长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落实中央确定的各项改革任务和重大举措,以及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解读,并就广大党员干部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详细讲解。周生贤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分析当前形势和任务,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总结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深刻分析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形势任务,在集中全党智慧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决定》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肩负历史使命的深刻把握、对国内外形势的科学论断、对深化改革的高度自觉,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愿望,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认识达到一个新高度,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马克思主义光辉文献,是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周生贤部长着重从四个方面解读了《决定》的主要内容。在解读充分认识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时,他说,实现党的十八大描绘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要求全面深化改革;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党内外对全面深化改革高度期待,顺应人民愿望、保持党和国家生机活力,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决定》要求全党一定要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坚决打好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周生贤部长在解读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时说,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体目标是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具体任务和总体思路是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周生贤部长在解读经济体制改革时说,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从经济体制改革起步,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发展,国民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但也要看到,经济体制改革任务远远没有完成,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不少集中在经济领域,经济体制改革的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必须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一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二是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这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三是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四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五是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六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

周生贤部长在解读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时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首次确立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思路,阐述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构成及其改革方向、重点任务。一是明确提出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对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必须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强调要由一个部门行使领土范围内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

二是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要严守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安全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建立国土开发保护制度,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发展。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对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领导干部,终身追究责任。要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对生态环境损害大的,进行责任追究。

三是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必须加快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改革,全面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生态环境损害成本和修复效益。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完善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开发与保护地区之间、上下游地区之间、生态受益与生态保护地区之间实行横向生态补偿。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