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改革撬动地方“钱袋子”(3)

财税改革撬动地方“钱袋子”(3)

核心提示: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税制改革做出了具体部署,既涉及增值税、消费税、资源税、房地产税等专业税种,更涉及“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完善国税、地税征管体制”等结构性安排。其中许多措施都有利于完善地方税体系,为地方政府建立稳定的收入来源。

理顺体制机制,管住政府“闲不住的手”

“预算改革并不仅仅是在钱上做文章,更重视体制机制的作用。”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认为,本轮财税体制改革内容相当丰富,而且不少是突破性的改革,除了提出预算要全面规范、公开透明之外,在预算审核、重点支出、预算平衡机制、财务报告、债务管理、转移支付等方面都提出了改革新举措。这些专业性极强的举措,正是着眼于完善财政管理的体制机制,加快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建立公平统一市场、有利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代财政制度。

采访中,不少基层干部反映,现代财政制度能否顺利建立,与当前进行的政府职能转换密切相关。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在角色定位方面,缺位、越位、错位问题非常突出,重经济建设、轻民生服务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往往导致财政资金的使用上出现乱象。

比如在招商引资等经济建设领域,一些地方政府往往慷财政之慨,出台种种不合理的优惠政策和奖励扶持,如零地价拿地、税费减免等,还有的甚至拿出巨额财政资金直接奖励给企业。如安徽太和县财政就曾奖励安徽晶宫大酒店1500万元,以兑现该酒店获“四星级旅游饭店”称号的奖励。

任何一项改革都无法单兵突进,财税体制改革也不例外。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仍有赖于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安徽一名县委书记表示,转换政府职能,把很多本来由政府“闲不住的手”来做的事情,交给市场“看不见的手”来完成,如此一来,当前一些政府职能部门的人数和经费可以大幅削减,不仅可以减轻财政负担,还能促使财政投入重心向公共服务转换。他粗略估计,以目前的县级政府各个职能部门的人数规模进行计算,至少可以裁减1/3的人员。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