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批评好氛围”需要“医患思维”

营造“批评好氛围”需要“医患思维”

核心提示:诊断之后方能治病。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场“自我诊治”过程中,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党内生活的重要法宝,再次被赋予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诊断之后方能治病。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场“自我诊治”过程中,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党内生活的重要法宝,再次被赋予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我们看到,在各地召开的民主生活会上,揭短亮丑已成常态,与会人员脸红流汗也实属正常。正是这样实打实、真对真的“自我诊断”,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我党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决心与魄力。

然而,尽管揭短亮丑的形势整体上是好的,但在一些机关单位,批评和自我批评却总是不够“尽兴”,存在或多或少刻意“收力”、不敢“发力”的现象。有的机关单位,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之前,确实做了充足准备,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过程中,也确实敢于动真碰硬,做到了真亮丑、真出汗。然而,随着问题查摆的深入,正当人民群众期待着这些作风问题能被深挖到根、细挖到底的时候,有的机关干部却开始担心自己“出汗”过多而“虚脱”、“亮丑”太狠而“丢丑”。于是,他们不但开始畏惧批评和自我批评,并对那些不给自己留“面子”的领导和同事心存怨气,更开始推己及人地为别人“着想”,为了给别人留“面子”而将批评适度“收力”、让揭丑“点到为止”,从而导致前期进展不错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最终戛然而止,导致问题查摆前紧后松,甚至是变成“雨过地皮湿”的“假把式”。

事实上,环境影响行为。想要开好民主生活会,听到批评真声音,就离不开敢于揭短亮丑的好氛围。唯有在这种氛围里,才能让那些遮羞遮丑者成为“异类”,让那些想要浑水摸鱼、蒙混过关的干部成为“小丑”,倒逼他们真正参与到批评和自我批评中来。想要营造这种“批评好氛围”,关键就在于让领导干部们摆正心态,弄明白治病救人、治病自救的道理。

因此,笔者认为克服“怕丢脸”的心态,营造“批评好氛围”,就要求干部具备“医患思维”:接受批评时,要把自己当做接受体检的病人,主动丢掉官位级别的“光环”,要懂得“命比脸贵”的道理,绝不能把“生病”当做丢脸,因为“爱面子”而讳疾忌医、贻误“病情”,更不能把同志的协助“诊疗”当做故意找茬,因为怀恨在心而伺机报复、处处为难,要虚心接受“体检”、慎重对待“病情”;批评别人时,要把自己当做治病救人的医生,认真做好“疾病诊断”,不但不能害怕因为讲出“病情”而得罪同志,更要积极主动地鼓励同志直面“疾病”、克服畏惧心理,努力让“治病不丢人”成为一种人人认同的准则,最终营造出一种人人敢于揭短亮丑的好氛围,真正将民主生活会开好、开实,将机关作风病找准、找全。

责任编辑:李妮玮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