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社会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重要职责
高等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发展。高校不仅具有促进科学发展、技术进步的功能,而且承担着引领社会道德良知的使命。
目前,全社会范围内的思想道德教育因社会成员职业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在国家机关、军队、事业单位(包括高校)等内部,针对从党员干部到普通群众的宣传教育体系比较完善,但在城市中的各类型企业(尤其是非国有企业)和生活社区中、在农村社区中,我们的宣传教育工作还相当欠缺,无论是宣传的主体和对象,还是宣传的内容和方法,都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在相当数量的非公有制企业中,没有专门的思想政治宣传部门和人员,上到公司高管,下到普通员工,都无法获得系统的思想政治指引,唯一针对他们的宣传途径就是公共媒体。个人通过公共媒体获得思想指引是一个随意性的自主选择过程,但在改革深化阶段,各种社会矛盾纷繁复杂,不同社会思潮激烈交锋,个人的自主选择会受到很多负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加强对这一群体的思想教育和道德引领,是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也是高校应当担负的重要职责。
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高校有着天然和特殊的优势。一方面,由高校进行社会基层的宣传思想工作更具权威性、更令人信服;另一方面,高校人员以学者、研究者的身份开展宣传思想工作,比自上而下的意识形态教育更具亲和力。具体而言,高校可以从三个方面开展社会思想道德教育:高校理论工作者要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以学者的身份,将党在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向普通百姓传递好、阐述好,帮助他们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信心;高校师生要通过企业生产实践、社会生活实践、志愿者实践等方式,在与普通百姓共同生产、生活的过程中以自身的思想和行动潜移默化地开展宣传思想工作;自媒体时代,高校理论工作者要凭借知识和技术优势创新宣传思想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用新颖的概念和表述方式,宣传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正面的人物事迹,一点一滴地改造社会风气,促进社会进步。
传承中华文化优秀传统是历史使命
现代大学肩负着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历史使命。文化的继承是宣传思想工作的现实基础,文化的创新是宣传思想工作的时代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做宣传思想工作,一项重要任务是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这就要求高校对内对外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生根于中华文化之基,宣传阐释好中国特色。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