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使命与责任(4)

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使命与责任(4)

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最宝贵的文化软实力,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文化根源。马克思主义理论正是因为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契合并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才能不断焕发生机。因此,高校要认真研究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要努力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要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普及活动,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加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基地建设;要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结合,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生命力和时代价值,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鼓舞人民前进、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力量。

(本文系首都高校党建研究基地承担的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