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对彻底唯物主义的贡献(2)

毛泽东对彻底唯物主义的贡献(2)

实事求是的世界观

彻底唯物主义在哲学领域的表现,就是实事求是的世界观。毛泽东没有像中国旧哲学家那样,热衷讨论个体修养和出人头地之道;也没有像西方传统哲学那样,抽象讨论世界的本体及其范畴,而是把自然观与历史观统一起来,把本体论与实践论统一起来,创立了实事求是的世界观。他所说的实事不是职业哲学家口中的神秘物,“‘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这种结论,不是甲乙丙丁的现象罗列,也不是夸夸其谈的滥调文章,而是科学的结论。”(《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1页)毛泽东一生不唯书、不唯上、不唯洋,不信邪、不怕鬼、不动摇,不遗余力地同形形色色的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机会主义、实用主义、经验主义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斗争。实事求是就是他战无不胜的锐利武器。

实事求是就是有则有,无则无,是则是,非则非;就是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实事求是不是不犯错误,而是随时准备坚持真理,随时准备修正错误的实践过程。毛泽东口头经常说的三个词——“靠不住”、“不一定”、“还要看”(散见于毛泽东全部文稿中,参见《毛泽东文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七卷第447、454页,第八卷第325页;《毛泽东传(1949-197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442、800、902、910、1289页),是实事求是的通俗表达。第一段,感性认识阶段,毛泽东总是提出“靠不靠得住”的问题,或者直接提出“靠不住”的质疑。因为分析问题、作出决策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但客观实际并不是现成的,事情并往往并不是看上去的样子,人们的感觉、直觉、印象经常不自觉失真。只有经过对事实客观性、真实性的多次质疑,把情况搞清楚,客观实际才呈现出来。第二段,理性认识阶段,人们在客观实际的基础上展开分析,得出一般判断。这时,毛泽东总是提出“不一定”的质疑。为什么不一定呢?因为客观事物是错综复杂的,往往造成认识的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所谓错综复杂,是说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处于多种矛盾中,矛盾又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又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又是多方面的,矛盾着的各个方面之间又存在同一性和斗争性;而矛盾又是现实的生动的,总是在现象和本质、形式和内容、原因和结果、必然和偶然、可能和现实、质量和数量、肯定和否定等一系列矛盾运动中表现出来。只有经过“不一定”的多次质疑问,交换、比较、反复,才可能得到比较全面、比较准确、比较深入的认识。第三段,实践阶段,精神、思想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外界的规律正在证明中,这时毛泽东总是提出“还要看”的质疑。一是看人的认识在实践中行不行得通,究竟对不对,对的就坚持,错的就改正;二是看实践的未来发展趋势,充分考虑各种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和各种可能性,见微知著,更新认识,争取主动,引领未来。这一点更重要,因为客观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今天是客观的,明天就不是客观的了;今天是合理的,明天就不是合理的了。“客观实际是错综复杂的,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的头脑、思想对客观实际的反映,是一个由不完全到更完全、不很明确到更明确、不深入到更深入的发展变化过程,同时还要随客观实际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7页)毛泽东的唯物主义之所以彻底,就在于他不仅承认客观现实,而且同时承认一切客观现实都存在于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之中,都是联系的、发展的、变化的,因而都是可以分析的,可以认识的,可以改变的。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