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政治体制的转型及其当代启示(11)

中国近现代政治体制的转型及其当代启示(11)

(一)如何处理好现代民族建设与现代国家建设的关系

自秦统一中国始,中国已经是一个以单一民族为主体建构的传统民族国家,但由于农耕与游牧民族的争斗,中央集权不断受到冲击,又不断巩固和强化,传统民族国家也随之受到冲击,但几千年间民族国家的核心要素——主权从来都没有成问题过,然而,1840年以后主权成了问题。主权不完整,现代民族国家就无法真正建构起来。所以,近代以来的革命在反封建的同时,还要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不是反资本、反技术、反制度、反文明,而是,通过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以维护国家主权。

清政府和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实行民族不自由、不平等、不民主的民族歧视政策,没有进行民族自然整合以建构起现代民族国家。只有中国共产党及其政府才实行了民族自由、平等、民主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政策,大大推进了中国现代民族和现代民族国家建设,但至今这个任务还没有彻底完成。

当前,要坚持并进一步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政策,需要围绕“民族平等和谐发展”这一宗旨和目标来进行:一方面要民族发展,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提高少数民族的生活水平,改善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提升少数民族地区的文明程度;另一方面要民族平等,实行真正意义上全面的民族平等方针和政策,即在所有民族中全面推进“平等公民权”,分阶段、分步骤地逐步取消部分不合理、容易导致特殊公民感的特殊公民权(无论对多数民族,还是对少数民族,或在少数民族间),当然,对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的特殊保护和特别照顾是应该的;再一方面是民族和谐,要促进各民族的和谐共处和自然融合,当然,是自愿和自然基础上的基本价值观念和行为(认同中华民族为共同的国族)的逐步融合,而非强力融合。即使基本价值融合了,也是在增多、增强中华民族共同特征的基础上,允许保持并尊重少数民族各自的历史、宗教、习俗、语言、生活方式等文化特征,而不是消灭少数民族。只有这样才能既真正有力推动各民族自身的发展,又能保障中华民族的整体团结与繁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成一个组织结构与地域联系紧密、有共同价值观和文化基础的中华民族,否则,中华民族只是一个松散的地域联合体,在民族分裂主义的冲击面前是十分脆弱的。

(二)如何处理好现代国家建设与现代政党建设的关系

国内外很多学者和政治家,在研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演进和发展,进行现代国家建设时,不约而同地发现一个重要规律:现代国家建设需要国家或政府的适度集权,而牵制和平衡国家和政府集权的是强大的政党。因此,现代国家建设需要有现代政党建设相配套。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