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改革的新认识、新思路和新举措(3)

财政改革的新认识、新思路和新举措(3)

不仅如此,在《决定》中强调要“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这看似老生常谈,实际上蕴含新意。值得深入思考的是,为什么没有提要发挥五级政府的“五个”积极性,而只说“两个”积极性呢?从国家治理的角度来观察,背后隐含着国家治理架构的设置。即从纵向来看,国家治理实行两级架构:一级是国家(中央)层面的,另一级是地方层面的。省以下都属于“地方治理”,在性质上,与国家(中央)治理是不同的。这意味着,当前推行的分权改革在整体架构上是实行两级分权,而不是等量齐观的五级政府之间的分权。两级分权架构实际上已经日益清晰,除了立法体制、税收征管早已实行国家、地方两级之外,司法制度、监管制度也开始趋向两级架构,并体现在新一轮改革的思路之中。这为财政体制改革提供了预设前提。

按照两级分权思路,财政改革应在两个层面展开: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前者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后者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地方内部省市县乡之间的财政关系。两级治理,表明国家财政体制是统一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处理遵循统一规则。当前依然要坚持和完善分税制,中央的税基全国统一。而地方治理、地方财政体制可以有地方特色,可因地制宜而不必一刀切。地方财政改革应充分考虑人口、面积、发展水平、社会条件和自然生态状况,创造性地推动地方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与地方财政改革。在中央统一领导下,让地方有充分的自主权和责任约束,这是调动地方积极性、让国家充满活力的前提,也是保障国家稳定统一、活而不乱的条件。

财政改革新举措:“三个制度”均显亮点

第一,改进预算管理制度。除了提出预算要全面规范、公开透明之外,《决定》在预算审核、重点支出、预算平衡机制、财务报告、债务管理、转移支付等方面,都提出了改革新举措。例如,在预算审核方面,将审核重点从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与政策拓展,以解决“顺周期”的问题。过去把预算管理的重点放在收支差额上,导致政府的顺周期行为。在经济热的时候,财政收入增长快,倾向于少收,或扩大开支;而在经济冷的时候,财政收入增长慢,反而尽力多收或减少开支,以防不平衡和扩大赤字。这样一来,政府财政行为不但不能熨平经济波动,反而不由自主地强化了经济波动。再如教育、农业等重点支出与财政收支增幅或与国民生产总值挂钩,破坏了预算的整体性,割裂了预算的完整性,并使重点支出单纯在“钱”字上做文章,容易忽略相关体制机制的改革,而且全国各地机械地执行这种挂钩办法,导致重点支出在有的地方钱多花不了,而有的地方钱不够,造成资金使用上的浪费。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