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被离岗”成了合法的“吃空饷”(4)

【案例】“被离岗”成了合法的“吃空饷”(4)

多位在职的年轻干部谈论起此事时提到了干部年轻化、阶梯化问题,“年纪大的干部不让出岗位,年轻人很难有机会晋升。”

“据我知道,这种现象是有相当的普遍性。主要是解决领导干部年轻化问题,基层县、乡镇,53岁正科级52岁副科级就离开。”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汪玉凯认为,这样是片面理解干部年轻化。

王文章认为,“这种提前离职和干部年轻化没有太大关系。实质就是为了腾位置,干部利益的均分。”

王文章说,从明文规定来看,中央精神是不鼓励提前离岗的。“提前离岗的话给下面的人腾出位置来了,更多的人能享受更高的干部待遇”,这是变相的福利。“如果按照正常年龄退的话,会减少很多官员。”

“政法委书记建议未采纳”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50多岁是法官、检察官的黄金年龄。但此次“提前离岗”的人里,也包括政法系统的干部。

55岁黄骅市法院副院长刘宝岗也在提前离岗的名单里。他在电话里与记者说,让退就退吧,至于合不合规定,这要去问组织部门。

经记者了解,黄骅市法院原副院长刘宝岗、黄骅市检察院原党组成员张宝如等在提前离岗的名单内。

在全国一些地方,基层法院普遍存在法官提前离职、离岗现象。由于职业的特殊性,50多岁是法官、检察官的黄金年龄,其理论知识、审判经验十分丰富。很多法官检察官离职使得人员缺乏,但案件越来越多,矛盾凸显。为解决这一问题,2010年5月12日,中共中央组织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发了《关于切实解决法官、检察官提前离岗、离职问题的通知》。

通知要求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公务员退休年龄的规定,今后对未达到退休年龄的法官、检察官不得强制提前离岗退养,也不得简单地划分年龄界限使得担任院级或内设机构领导职务的法官、检察官改任非领导职务。

但黄骅市的决定没有顾及这一通知精神。一位纪检干部介绍,单位领导曾向他透露,15日上午在市常委会上,讨论提前离岗退养的年龄线,黄骅市政法委书记曹传勇提出,将检察院和法院的干部也纳入进来不合适。但他的意见没有得到采用。

一位检察院的人士说,河北沧州的一些县也存在类似情况,一些工作得力的检察官身份的领导干部未到退休年龄就强制提前离岗。为此,今年7月沧州市检察院再次印发了落实中组部文件的通知。

沧州市检察院通知要求,不得硬性安排55周岁以下具有检察官身份的领导干部改任非领导职务,涉及具有检察官身份的院领导班子成员调整时,各院党组要向当地党委提出明确意见,同时抄报市院党组,市院党组、市院将按照省委组织部省政法委干预干部协管的规定,配合地方党委做好相关工作。

9-12月河北正清理吃空饷

专家汪玉凯认为,提前离岗造成公务人员的巨大浪费,实际就是“吃空饷”。这是制造不公平待遇,会造成很不好的影响。

“不干活,还能提三级工资,有些人认为这是便宜事,但50多岁正是经验丰富、精力充沛的时候,可以在岗位上做很多事情。”赵印华说。

11月14日,市委书记潘海瀛在全市工作务虚会议上的讲话印证了上述说法。潘海瀛表扬了一批先进典型干部。称黄骅市城投公司原总经理赵恩亭“融资能力强”的;用“真‘板生’(当地方言,类似于干活精细的意思,记者注)、档次高”等词语形容黄骅市卫生局原局长刘印荣其人。

和其他提前离岗干部不同,这两人不久就被安排了其他工作,一并被安排的还有水产局局长尹凤刚以及监察局副局长黄平寨。有干部称,是因为几人找市委反映才被安排了工作。

“办公室都没了,谁还去上班呢?而且是明确要求我们不要上班的。”一位干部说,“其实我们在编不在岗,就是一种‘吃空饷’”。

“这种现象造成公务人员的巨大浪费,实际就是吃空饷。”汪玉凯说,而且这么多人不工作还拿待遇,本身就是不公平。“过早离开队伍以后,对社会会造成很不好的影响。”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