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建设:开掘中国政治发展内源动力的战略抉择(4)

社会建设:开掘中国政治发展内源动力的战略抉择(4)

中国社会建设的根本使命是培育一个高度组织化与制度化的现代公民社会。公民社会组织不仅是保障公民权利、伸张社会正义的基本力量,而且是推动中国政治发展和治理转型的重要支撑力量。整体而言,在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中,社会是最根本的决定性力量。因此,社会建设是政治发展的基础,公民社会的成长与发育是中国社会建设的核心目标。如果没有公民社会,政治民主和市场经济都将是无本之木。没有公民社会,以民主政治为表征的现代政治国家将失去其赖以产生的社会基础,从而面临严重的合法性危机;没有公民社会,市场经济所梦想的自由“依旧是一根摇晃不定的风中芦苇”,因为只有现代公民社会,才是自我组织起来的契约化社会,才能实现“法与自由之间的结合”。一个成熟的现代国家不仅需要强势的政府,更需要强大的公民社会,高度组织化与制度化的现代社会是国家与公民的福音。公民社会既是沟通政府与公民的重要桥梁,也是监督公共权力和制约资本的重要力量,公民社会是政治发展的积极推动力量。社会力量的发育能够为中国的社会转型与国家建设提供基础性动力与结构性保障。未来的10到20年,执政党与政府亟需以社会建设为手段,调整国家、市场与社会三者的相互关系,不断壮大公民社会自身的力量,提升基层社会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社会利益失衡和发展动力缺失的问题。

基于中国社会管理内容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实现“善治”的首要条件就是治理主体的多中心化,形成多元共治的现代网络治理结构。在中国,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关键是充分借助党委政府之外的其他社会治理力量,共同构建立体的社会工作网络,协作生产公共产品与提供社会服务。同时,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依托社会自身的力量成长内生秩序。通过调整公共政策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促进中产阶级的发育与壮大,在优化社会阶层结构的过程中逐步构建一个合理的现代社会结构。一方面,社会组织的发育和中产阶级的成长,能够为社会内生秩序的构建提供主体力量的支撑,有利于稳步实现中国秩序建构模式的现代转型。另一方面,社会建设所倡导的执政党和政府主导、社会协同与公民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有利于形成国家—社会之间的合作治理格局,拓展中国国家治理的战略空间,为内生秩序的成长奠定良好的社会治理基础。因此,在民主协商与合作治理的制度框架下,充分发挥多元治理主体的自治、自律、互补、协同作用,积极推进社会治理结构的现代化,不断推进国家治理空间的拓展和结构性重组,是转型期中国走出秩序危机、重构现代社会秩序的战略抉择。

三、激活参与型公民:社会建设培育中国政治发展的内源动力

政治生活的主体力量是公民,政治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人自由而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