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信的理论基础与构建路径(4)

国家自信的理论基础与构建路径(4)

本国的历史固然值得总结和反思,别国的经验也不妨拿来吸收和借鉴。工业革命以后,取得无可争辩经济强权的英国步入鼎盛时期,全球范围的殖民扩张使其控制了当时世界陆地面积和人口的四分之一,英国成了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然而随着20世纪中叶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和新兴霸权国家的崛起,大英帝国终于日薄西山。德国和日本是后起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它们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一样也走上了殖民侵略的道路,特别是两国后来实行的法西斯主义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战败后的德日经济都经历了从衰败到复兴的发展历程,然而两国对待历史的态度却大相径庭,德国对战争罪行的深刻反省和真诚谢罪得到了世界的谅解与尊重,日本对侵略历史的百般狡辩和极力否认却只能遭到全世界的声讨与唾弃。前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了现实,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挥了决定性作用。然而,随着“冷战”揭开美苏争霸的序幕,长期的军备扩张、太空竞赛、军事对抗等耗尽了前苏联的国力,经济的严重失衡、发展的长期停滞导致了信念的动摇,使这个具有七十多年历史的社会主义国家最终走向解体。苏联解体后,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受益最大的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其霸权扩张和全球战略更加肆无忌惮,公然宣称“假如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放弃领导权,对所有民族国家来说都将是一场灾难”,并“凭借着散布在全球各地的军事基地,将触角伸向全世界”。特别是“9·11事件”以后,美国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与基地组织联系密切为借口,打着反恐和维护国家安全的旗号,在未经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发动了伊拉克战争。而战争后来的发展证明,美国入侵的理由只是谎言和欺骗,整场战争不过是美国政府愚弄世界人民的一出闹剧。美国以“人权高于主权”为由粗暴干涉别国内政,自己却在关塔那摩监狱爆出了虐囚丑闻,近期“棱镜计划”的曝光更使美国政府无视主权、践踏人权的政治本质无所遁形,使世人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他们那一套人权、自由、民主,是维护恃强凌弱的强国、富国的利益,维护霸权主义者、强权主义者利益的”。从以上国家的发展轨迹似乎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强大必然导致霸权。西方国家正是从这样的对抗性思维出发,认为日益强大的中国终将会对其利益构成威胁,因而想方设法丑化中国、遏制中国,这在某种程度上恰恰是缺乏自信的表现。这些国家没有意识到的是,和平与发展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任何国家想随心所欲地主导一切,都必然走向衰落和失败。这些国家更没有意识到,中国所走的是一条互利共赢的和平发展之路,无论世界格局如何变化,中国都将在这条路上越走越坚定、越走越自信。

构筑中华民族的国家自信

以文化自觉打造中华民族的国家自信。国家自信就其核心而言,实质上是国民对本国文化的自信,而文化自信的重要前提则是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觉,主要指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首先要提升文化主体的自觉意识。党和政府要自觉发挥文化主导作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理论学者要自觉发挥文化传播作用,加强文化领域理论研究,促进精英文化更好地走进大众、服务大众;人民群众要自觉发挥文化推动作用,以高度的主体意识和首创精神,创造具有群众基础、时代特色和中国气派的新文化。其次,要树立文化发展的自觉观念。这就是说要科学地处理好主流文化和多元文化、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之间的关系,在丰富繁荣多元文化中不失主流文化的核心地位,在学习借鉴外来文化中不丢本土文化的特色优势,在吸纳创造现代文化中不忘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最后,还必须坚持文化建设的自觉实践。文化自觉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不仅是一个思想过程,更是一个实践过程。“文化特色的发扬,离不开强盛的国力。”只有以满足广大人民物质文化的现实需要为着眼点、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现实要求为立足点、以群众物质生产社会生活的现实活动为切入点,文化自觉才能拥有有血有肉的生命力,才能将隐性的“文化力”转化为显性的“实践力”,才能将马克思主义科学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应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一创造性应用的最突出成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