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说我们的中国梦就到此为止了?我认为不是,因为还有后面第三个百年。在这第三个百年里,我认为要解决几个关键问题。第一,建设更高水平的现代化。目前我们的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近些年,中国高速发展,短短十年间,国内已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仍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国民素质不高,在经济制造等方面,还是拼人工、制造、资源,而不是拼核心技术等,在很多方面仍然与西方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在以后的发展中,我们不仅要跟西方发达国家比拼经济发展总量,还要比综合国力、比质量。
我们经历了第一个百年,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前提,现在正在经历这第二个百年,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百年。等到第三个百年时,中华民族将在世界上呈现出一个崭新面貌。到那个时候,我们的国民素质、综合国力都将大大提高,我们的国家将会更加文明,也将会更加充满自信。
中国梦的提出就是给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大的历史观。它首先展示了中国的过去史,然后将现在史与未来史打通,指明了方向,这也恰是中国人的一个史学传统。正如司马迁所说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从这样一个大历史观中透视我们的历史,就能为我们的未来指明正确的方向。
第二个方面要注意的,就是我们现在所提的中国梦,跟过去的天朝自大梦是不一样的。中国历史是与世界历史长河融合在一起的,中国不可能处于世界的边缘。正因为如此,中国梦要求我们以包容的态度去看待我们周边的文化。现在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的事情也不仅是我们自己的事情了,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对世界产生重要影响。当前,中国在世界上正处于上升阶段,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国越发展、越融入世界,就越有主动权,影响世界的主动权仍在我们手中。中国的发展将使我们在未来世界事务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因此我们既不能回到过去盲目排外的心态,也不能有狭隘的民族主义的冲动行为。中国梦的提出,有利于我们正确认清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实现中国梦的主动权在我们手里,中国进一步发展起来后,会为世界和平带来重大利好,这一点我们要充分自信,而且我们还要让世界人民都了解到我们的中国梦是包容的、开放的。
学习党史和国史有很重要的文化再造功能
《中国社会科学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我们应该如何深刻理解学好党史和国史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三个自信”、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联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