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公共事件:研究维度、舆情生态与治理机制(3)

网络公共事件:研究维度、舆情生态与治理机制(3)

二、网络公共事件的舆情生态:双向逻辑与网络舆论倒逼下的被动应对

从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2012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看,由于传统媒体和官方主流信息跟进报道不及时,网民借助微博、论坛及社交网站等自媒体进行媒介讯息的扩散传播、事件真相的挖掘愈发频繁,网络公共群体事件呈多发高发态势。一些诸如微信、米聊、陌陌、飞聊等新型移动社交软件也日益受到青睐和欢迎。特别是关于突发性焦点事件、社会热点民生事件、公权力(贪腐)事件等,自媒体释放出的舆论能量极其强大。以“7·23甬温线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关注度统计为例,在短短的一周之内,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对于此事的相关讨论各自达到了3亿多条,共计近7亿条信息[15]。当前看来,随着网络新媒体的使用群体不断增多,软件技术的不断交融和推陈出新,网络新媒体带来的媒介运行模式和舆论格局将发生根本性的裂变。事实上,无论从积极方面抑或是消极方面而言,作为“双刃剑”标签的网络自媒体,其衍生出来的网络公共事件释放的倒逼力量都是无比强大的,经网络自媒体传递的讯息符号和新闻事件正深刻地改变着网络公民行动者与国家(政府)之间的互动交往模式。

(1)人们开始通过对网络BBS公共论坛热帖的“置顶”和“转发”,借助博客、微博的互评及链接机制,充分发挥QQ群组、飞信、MSN、微信等信息技术低成本无限制使用的“群发”功能,在最大意义上实现对现实世界的强烈干预和价值诉求,推动着网络事件由“小众”向“大众”的扩散。当一个帖子、一段博文、一条微博点击量和跟帖数到达一定程度后,就会迅速引来无数网友围观并演化为网络公共事件,从而引起有关机构和更多网民的持续关注,并最终彻底改变事件的走向和结局。“孙志刚事件”、“周老虎事件”、“黑煤窑事件”、“邓玉娇事件”、“钓鱼执法事件”、“微笑局长事件”、“陕西房姐事件”等网络事件的相继曝光,都深刻诠释出网络草根民意“上通顶层、下接地气”的权力逻辑。

(2)网民还依托“道德震撼”性事件为载体,进行网络焦点型动员和网络事件营销,如“开胸验肺”事件、“跳楼讨薪”事件、“拆迁自焚”事件等。依照“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现实逻辑进行“舆论抗争”,通过最广泛意义上的网络资源动员和情感共鸣策略,刺激网络围观者的敏感神经,从而激发和争取公众、媒介、政府对事件的关心和介入,并最终实现草根弱势群体的自我利益保护。当然,也有一些网络公共事件事后调查证实,一些人过于追求商业利益肆意炒作事件,国内外敌对势力为达到特殊政治目的也大肆借助网络事件进行煽动和激化矛盾,对抗党和政府,反动性言论和过激性行为在网络空间频频出现。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