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公共事件:研究维度、舆情生态与治理机制(5)

网络公共事件:研究维度、舆情生态与治理机制(5)

三、网络公共事件的治理机制:多元化主体联动下的协同治理

随着网络公共事件的频繁上演和不断扩散演化,基于事件本身所引发的网络炒作、网络营销、网络攻击和网络谩骂等层出不穷,网络公共事件释放出的“眼球效应”和众生喧哗、无序嘈杂的网络场面,正使得网络空间秩序和“数字化生存”的底线伦理日益被颠覆和突破。尽管有些网络公共事件有益于加速推进公共事务的讨论和解决,可以通过网络公共事件强化舆论监督和网络反腐力度,以激发出较强的政治参与热情,但大量网络公共事件带来的网络体验表明,网络公共事件其负面效应也不容小觑,网络事件呈现的波云诡谲正使得网络负能量不断凸显。有人借助网络事件肆意炒作事故、贪腐、不公,使得各种谣言、暴力、丑闻等被无限放大,各种负面新闻和耸人听闻的“标题党”充斥于网络空间。更有人借助网络事件鼓动“非利益相关者”的参与,以“背后有内幕”和“宁信其错、不信其对”的阴暗心理大肆宣扬“闹大逻辑”和厌世悲观情绪,网络戾气呈交叉感染和蔓延扩散趋势。网络公共事件引发的网络掐架和网络暴力也愈加频繁,观点不同就势不两立,一言不合就恶语相加,大量谩骂、中伤等侮辱人格的言词,传播不实信息甚至造谣诽谤、“人肉搜索”等侵犯他人隐私的行为,已变得司空见惯,让人们谈网色变[17]。

显然,网络公共事件舆情生态引发的负效应,既有网络媒介运营商和媒体自身的“添油加柴”,也有“网络水军”的谣言编造和幕后推动,还有网民自身的情绪鼓噪和宣泄,更不乏“意见领袖”和“别有用心者”的煽风点火等。所有这些都在不断稀释网络正能量,冲击网络社会秩序。应该承认,网络空间中的这些消极、狭隘和偏激化的网民心理和网络行为,正使得社会各群体间的利益矛盾被网络无限放大,促使各阶层间的分裂对峙愈加凸显,政府公信力和政党执政基础遭到削弱和腐蚀。

由于传统意义上的“单中心管控”模式在网络时代日益显现颓势,以致矛盾不断叠加、困境丛生、“问题燃点”无处不在,因而确立“多中心治理”理念在网络媒介时代显得颇为迫切。实际上,除了政府之外,非政府组织、企业、公民个人在内的所有社会组织和行为者都可以参与公共事务治理,从而兼容多方的利益需求[18]。协同治理在本质上“就是一种通过在共同处理复杂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多元主体间的相互关系的探究,以此建立共同行动、联合结构和资源共享”[19]。正因如此,以“多中心治理”逻辑考量网络公共事件,能“在根本上弥补市场、政府和社会组织单一主体治理的局限性”[19]。当前看来,要有效规制和引导网络公共事件,需要全新考量政府、网络(运营商)、公民间的关系,积极构建多元化主体联动下的协同治理机制,这也成为当前强化网络治理、确保网络媒介生态秩序的必由路径。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