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改革农村土地管理制度这是三中全会最重要的、也是力度最大的一项改革,是一个重大突破。它对我国未来十年能不能实现全面小康,能不能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将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我国现在还有近七亿农村人口,城乡收入差距若还保持在3.1:1的收入比,在传统的农村土地经营模式下,农民收入不可能大幅度提升,城乡收入差距也不可能缩小。如果通过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行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使用权和经营权分离,这样既可以保留土地国有性质,又使土地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使农村的土地制度与市场经济融合。20年前,国有企业就是通过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极大地激发了国有企业活力,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实现了高度融合。
但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进展还比较慢。三中全会提出的土地制度改革,就是使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发生变化,农村土地的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实现高度融合。过去农民是捧着“金饭碗”要饭吃,虽然农民有宅基地,但是不能变成现金收入,资产不能货币化,就没有办法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举例说,重庆“地票”制度已经实行了四年,取得了四个明显效果。第一,重庆市郊区农村闲散的建设用地,包括原来的砖厂、窑厂等土地得到重新复垦。第二,国土部门对整理后的宅基地、新开垦的荒坡地和河滩地等进行丈量确权后入市交易,投资者通过在市场上购买“地票”来获得规划部门的工业用地。四年期间,重庆通过“地票”转让的土地价值达200多亿元,15%给村集体,85%直接给农民。“地票”制度提高了农民收入,而且也解决了建设用地不足问题,还新增了七万多亩耕地。第三,“地票”市场交易形成了一个土地价格,二十万元一亩地。农民以二十万元一亩地作为抵押,申请银行贷款。目前银行已经通过土地抵押向农村发放了七十多亿小额贷款,支持农民发展多种经营。
因此,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能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将会彻底改变农村面貌。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这次财税体制改革有些突破,改革预算制度,改革税收制度,建立责任与支出相适应的财税制度。财税制度改革的出发点是实现科学的财税体制在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方面发挥制度保障作用。但这次改革还是为今后改革留下了较大的空间。保持现有中央和地方财力格局总体稳定,结合税制改革,考虑税种属性,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
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金融这部分虽然放在“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中,但关于金融的主要改革都体现出来了。一是放宽准入;二是建立地方性的监管机构,建立双层金融监管体制;三是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用市场机制化解风险;四是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由过去的审批制转为注册制,由企业和市场机制决定首次公开发行(IPO)。还有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等。金融体制改革如果能到位,将创造新的红利,包括人民币国际化的红利,人民币变成全球储备货币,这个红利比起我们改革开放以来的劳动力红利还要大。如果人民币实现了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国际化,就可以用人民币直接到海外投资,用人民币直接支付进口物资,进行国际贸易的结算。这项改革将关系到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